2)第二十三章:朕就指望你了_朱棣重生土木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能一直等着你太后什么时候到场才继续的。

  要是你踏踏实实在仁寿宫睡了一宿,大胜的将士们要等到早上再召见吗?

  荒唐!

  孙若微也知道是因为什么,不好主动去训斥,眼见群臣面面相觑无人站出来,她也没什么办法,只好作罢。

  “启奏陛下,臣大理寺卿王文,有事启奏!”朱棣才刚坐下,就见班列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出一人。

  孙若微抬起头,见到竟然是大理寺卿出来了。

  大理寺掌握天下刑狱的审判,大理寺卿为正三品官职,权利很大,地位上仅次于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为九卿中第二。

  因此,在朝堂上已经属于重臣。

  这样的人,不管朱棣还是孙若微,都是要拉拢的对象。

  孙若微还不知道朱棣早已经与王文谈过,蹙起眉头,不待朱棣回话,便先说道:“王卿家有何事启奏,说来与哀家一同商量?”

  未曾想到,王文根本没吭声。

  这也就是在朝堂上当众点明了大理寺的态度,太后的话不好使。

  朱棣说道:“王爱卿有何事启奏?”

  “臣有本附议陛下免税之法!”

  王文说完就站了回去,倒是孙若微懵了。

  免税?

  打哪提的?

  “哀家怎么从未听过本朝有免税之议?”孙若微先是看向王文,见到对方又没有理会,这才看向朱棣问道:

  “皇帝,是你干的好事吗?”

  群臣也没想到,这事这么快就被提上议程了。

  本来按户部的意思是,那天晚上皇帝提出来的事,没有太后在场,能拖就拖着,只要没有一位重臣附议,也就过去了。

  却没人想到,这么快就有人上本附议了,还是九卿之一。

  按规矩,现在不讨论也不行了。

  “是朕提出来的,太后久居深宫,只怕不知道上皇北狩,给京畿的百姓带来多大影响吧?”朱棣早就准备好了说辞,直言道:

  “眼下围攻京师的,还只是也先率领的一路,另外还有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在畿辅一带烧杀劫掠。”

  “国难深重,朕身为天子,自当心系子民。”

  这个时候,当皇帝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朱棣提出免税这个措施,其实最大的考虑还是稳固皇位,积累战败后的人心。

  但说出来,却大可以用更加冠冕堂皇的说法,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这与当年起兵“造反”之前,言称是“奉天靖难”,说到底其实是一个道理,最后反正是拳头大的会赢。

  到那个时候,今日是如何说法,这也就不再重要了。

  群臣虽然心里都和明镜似的,都知道皇帝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朱棣这一番说法,却是让他们没有办法再去拒绝。

  文臣最注重的无非是声名,皇帝要免税,底下的百姓不论到底是为了什么,听到这个消息一定都是会高兴。

  这个时候传出去某某高官,在朝堂上阻挠朝廷的减税政策。

  老百姓会怎么想?

  尤其是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地方,那里的百姓会怎么想?

  一传十,再十传百,名声也就臭不可闻了。

  孙若微也知道,不能当这个恶人。

  “诸卿以为呢?”

  群臣你看看我,我望望你,谁也不愿意做这个恶人。

  “臣等附议。”

  孙若微一脸的无奈加上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为免夜长梦多,朱棣顺势说道:“既然如此,朕看就没必要下放到户部再议了,户部的人不是也都同意了吗?”

  说着,看向文臣之中。

  户部的官员偷瞄了一眼孙若微,在朱棣的追问下,还是忍不住压力,同声说道:“臣等无异议,陛下圣明。”

  朱棣于是看向内阁,笑道:“几位阁老,那这道圣旨就劳烦由你们票拟了,待送到乾清宫批红,朕就昭告天下!”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