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6 军需_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求。

  等检查过没问题后,就会分批下发到各个地方卫所,再由军需官负责管理。

  实际上除了西北和西南外,大魏大部分地区还是很和平的。很多地区已经多年未经历过战事,最多就是偶尔剿剿匪而已,损耗极少。

  所以这些地区对于包括兵器在内的各种军需物资的质量是没什么要求的,因为根本就用不上。

  但这些由军器局发下来的军需物资只要一进仓库,理论上就变成了各个卫所的专用物资,这就给想捞钱的人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空间。

  有些卫所指挥使会勾结军需官,从外面一些小作坊那里购买一些非常低劣廉价的样子货来替换掉原来好的军需品,然后把这些军需品偷偷卖给真正要打仗的外地卫所来谋利。

  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卫所军需官会以损耗严重或库房失火为由,向军器局申请再发放新的物资下来,再发一轮横财,如此类推。

  当然,申请新的军需物资按正常流程是需要层层审核的。

  但这些军需官是把这件事当一门生意来做的,自然懂得用送礼送钱的方式来孝敬上官来逃过审核,很容易就能获得上面的批准。

  只卖给外地卫所已经算是比较有良心的做法,有些真正胆大包天的军需官干脆完全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只要给钱就肯卖,那才是最可恶的。

  而那些外地卫所之所以要另外购买兵器,是因为每一场仗打下来,士兵们所用的兵器都折损很大,需要尽快补充。

  但申请补充军械的陈条却通常要等很久才能批下来,不仅需要层层审核,而且还要会“做人”才行。

  如果不懂得给上官送礼,就算等上一两年都有可能。

  有些将领因为不想受上官的层层盘剥,干脆自己想办法从外地的军器局购买兵器。

  如果不是大量购买,而是少量采购的话往往比给上官送礼还便宜,于是有越来越多军方将领选择这样做。

  只要有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时间一久就逐渐形成了一条供需一体的产业链。

  至于购买兵器的钱,当然不可能是将领自己出,只能从剿匪或打仗的战利品中扣下来。

  因此领军的将领在上报战利品的时候,通常会少报一些,就是用这部分差额来弥补兵器上的损失,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朝廷派过去负责监军的官员对此也是知道的,只要不过份的话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当看不到。

  兵部难道不知道这种情况吗?他们当然知道。

  但问题是兵部很多大佬都是从各地指挥使手里收钱的一方,甚至他们以前也做过这种事,所以他们当然不会出声反对。

  反正这么多年来一点事都没有,大家一起赚钱不是一件好事吗?

  因为这种私下里盗卖军需物资的情况就跟私盐一样,是很难禁绝的。

  西北这边对于军需物资算是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