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1 内迁_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需外力的帮忙。

  但想要那些人投靠他,他就必须要表明自己跟我们谢家誓不两立的态度,否则没人敢投靠他。

  此乃洒饵入江、等鱼上钩之策。”

  谢昱昆和谢昱珩兄弟俩这才恍然大悟。

  安国公接着说:“这样隐晦的权谋之术不像是新皇一个人能想出来的,所以我倾向于老二的想法,或许有高人在背后指点他也说不定。

  你们要仔细留意新皇身边的人,看看是否真有人在背后给他出谋划策,绝不能放过任何一条漏网之鱼。”

  “是,父亲。”谢昱昆和谢昱珩两兄弟齐声应道。

  谈完新皇之事,接下来他们要商议的就是胡人内迁这件大事。

  安国公本人也没想到胡人竟然会大举内迁,这实在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但事已至此,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固守南方各省府,不让胡人继续往南方蚕食下去,否则危害会越来越大。

  考虑到南方各地卫所几乎没有打仗的经验,士兵素质太差,很可能会抵抗不住胡人的进攻。

  安国公决定临时抽调部分镇守江南的老兵前去增援,这也是无奈之举。

  如果此事发生在秋收前的话,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这样做的。

  但如今秋粮已经全部入库,并将其中大部分粮食运至京城储存,就算西北军不远千里前来偷袭,也所得有限。

  另外他下令送过去的十几万流民也足够宁家吃上一壶了,而且他相信像宁志远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不会选择在寒冷的冬季出兵。

  毕竟冬季出兵是兵家大忌,只要任何一个有领兵经验的大将都不会这样做。

  正当大魏朝廷在安国公的指使下,积极准备着应对胡人内迁这件大事时,远在东北地区的漳州和临祈两府正在进行着浩浩荡荡的烧山造田运动。

  经过几个月来十几万流民以及二十多万本地乡民的努力挖掘下,众人终于在入冬之前把用于引水的人工渠给挖好了。

  与历史上众多可以行船运输的运河或大渠不同,漳州渠和临祈渠就是单纯用于蓄水和灌溉的,因此无论是规模还是长度都要比那些大渠要小得多。

  两条人工渠分为主渠和分渠两部分。

  主渠直接从乌江岸边开挖,渠口建有水坝可以调节江水进出,防止枯水期的时候渠水回流乌江。

  渠宽两丈,深一丈,两边向上斜角呈倒梯形,这样的设计方便民工日后爬下去清理淤泥。

  主渠之后被分成多条分渠,分渠无论宽度和深度都仅有主渠的一半,犹如蜘蛛网一般流向不同的山体,每座山体就是一处梯田所在。

  每条分渠的尽头普遍位于山脚附近,并且伴有一个很大的池塘,专门用于蓄水。

  在短短几个月内,仅靠人力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也算是一项奇迹了。

  在挖好了引水渠后,就轮到这项计划最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