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四章重甲高速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会上浪的问题;但稳心够不够高,关系到的可是风浪里会不会翻船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像意大利人在地中海这个大浴缸里一样任性,万一这船日后在北海的惊涛骇浪中倾覆了,那么海伦娜估计至少要被后世的军迷笑话一百年!

  如果说新舰在防护系统设计上的革新主要体现在全新的水下防护体系上,那么新舰在动力系统设计上的革新就主要体现在更高的冗余度和更强的抗损性上。

  新舰的动力舱布局采用了德国人历史上所惯用的三重舱结构,两道水密隔墙将整个战舰的动力舱分割为三纵列,这样即使核心舱的一侧因受打击而破损,海水也只会淹没那一侧的舱室,而中间和另一侧的舱室依然会安然无恙。如果只用一道水密隔墙将动力舱分为左右两部分,那么冗余度就要差得多了。

  和上个位面的“沙恩霍斯特”级将轮机和锅炉分别集中布置不同,新舰的*********台串联/并联反动式蒸汽轮机采用了复杂交错的排列方式,即避免把多台轮机集中布置在某一排或者某一列舱室中,而同一台轮机也可以接受来自多组锅炉的蒸汽。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即使动力舱被对手击穿,造成的伤害也只会是局部性的,一般不会出现多台轮机同时被击毁或者失去蒸汽供给的灾难性损失。

  上个位面中,德国人在战舰螺旋桨的桨形设计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比如在一战时建造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上就采用了先进的变螺距设计,可以让水流在流过桨叶时逐渐加速。

  不过上个位面中德国战舰的螺旋桨的布置可谓坑爹至极,不仅各具螺旋桨之间的距离挨得非常,而且螺旋桨和舰体之间的距离也靠得太近,这么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传动轴暴露在船体外的长度,但也造成了各具螺旋桨之间、螺旋桨和舰体之间水流的严重干扰,紊乱的水流使得德国战列舰螺旋桨的桨效根本无法达到设计指标,而且抗损能力也被削弱了,可谓得不偿失。对于这些问题海伦娜也逐一进行了修正。

  新舰的设计总功率高达18万马力,四台蒸汽轮机通过减速齿轮箱各自通过一根传动轴(布置在中间舱室的两台轮机分别带动内侧两轴,布置在左右舱室的各一台轮机分别驱动外侧两轴)带动四具五叶螺旋桨推动战舰前进。螺旋桨的桨形依然为效率较高的双变螺距关刀型,可以使战舰在设计功率下的航速达到*********。

  对于暴露在核心舱之外的传动轴、螺旋桨和船舵来说,鱼雷是最为严重的威胁,但这些部位又无法依靠装甲进行防护,所以基本上只能靠冗余设计来避免被对手的一发鱼雷造成全舰动力和操控能力的丧失。

  新舰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外侧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