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八章鲁尔危机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以来不断强化的对德强硬的形象所绑架,从而把所有政治解决国际问题的可能性都消灭了。

  *********,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由,出兵*********——鲁尔工业区,震惊世界的鲁尔危机爆发了。

  按照普恩加莱的预想,鲁尔区是德国重工业的心脏,只要占领鲁尔区,德国政府就会很快恢复支付赔款。哪怕德国政府不支付赔款,鲁尔区丰富的原料和重工业产出也能弥补法国国库的亏空。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普恩加莱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

  ……

  法国和比利时军队顺利开进了鲁尔区,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抵抗,一切似乎都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但是很快,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就发现了不对劲:整个鲁尔区的青壮年男性似乎集体人间蒸发了,整个鲁尔区剩下的全都是老幼妇孺!原本应该喷吐着滚滚黑烟的工厂,原本应该响彻着掘进机轰鸣的煤矿,这时全部都静悄悄的,仿佛被世界遗忘了一样。如果不是工厂的传达室里有几个看门的老头在懒洋洋地烤着火,法比联军士兵简直要以为自己来到了传说中的鬼城!

  于是法国和比利时士兵纷纷开始一脸懵逼地思索:为什么闻名遐迩的德国重工业心脏会变成这个模样?这一切到底是人性的缺失还是道德的沦丧?

  原来,在上一个位面中,鲁尔危机发生后,德国政府采用“消极抵抗”的方法,鼓励当地工人罢工,工资由政府支付。

  结果被海伦娜在参与“结算咨询公司”投资者面前吐槽了一句,政府出钱让工人们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做不是浪费劳动力吗?为什么不拿这笔钱去让工人们去挖坑呢?

  挖的所有坑中最大的一个当属基尔运河扩建工程,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战前刚刚扩建完成的基尔运河又开始不够用了,底宽44米,深*********经日益捉襟见肘。这次扩建的目标是底部宽55米,深15米,可以通过排水量超过10万吨巨型轮船。

  鲁尔区的工业人口基本上都掌握在几大卡特尔手里,组织化程度很高,在政府和鲁尔区工业资本家的协调下,十天之内,鲁尔区有超过*********,被政府用各种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马车甚至双脚)运出了鲁尔区,拿着政府给的工资前往全国各地挖坑去了。

  于是就出现了前面的一幕,法比占领军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被抽空了的鲁尔区。一个既没有生产,也没有税收的鲁尔区。

  对于海伦娜以工代赈的点子,鲁尔区的工业企业表示了很高的赞誉,因为政府表示只要他们肯分担一部分工人工资,就能获得这些新建项目的一部分收益权,这可以弥补他们的一部分停工损失。

  不过估计没有人知道,海伦娜最初的想法其实是:等基尔运河挖好了,今后德国设计战列舰没了吃水深度的约束,就不必把核心舱设计得那么扁了(俾斯麦的核心舱被压那么扁一部分是因为穹甲,一部分是因为基尔运河的水深限制了战舰吃水)。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