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一些琐事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来一号坦克在进行炮塔选型时曾经试验过两种炮塔外形,一种是类似上个位面西方二代坦克的带尾舱的梭形炮塔,另一种是类似上个位面苏联一、二代坦克的半卵圆形炮塔。

  其实海伦娜一开始还是比较倾向于苏式的半卵圆形炮塔的,毕竟上辈子作为一个华夏军迷,海伦娜多多少少是有一点“圆脑袋+五对轮”的情节的。况且卵圆形炮塔就同等重量的避弹效果来说,相对梭形炮塔确实有一定的优势,结合小型化的炮盾,也能将窝弹区面积降到最低。

  不过随着试验的进行,海伦娜和设计师们却发现了卵圆形炮塔的问题:苏式卵圆形炮塔除了会限制火炮仰俯角外,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卵圆形炮塔不像梭形炮塔正面有一块向前突出的结构可以用来安放火炮耳轴,卵圆形炮塔的火炮耳轴只能布置在炮塔座圈以内,这就大大限制了同等座圈直径下火炮的后座行程!

  然后海伦娜和工程师们就发现:如果使用卵圆形炮塔,原先设计的炮塔座圈直径将会不足以安装大威力的*********!如果强行增强火炮的驻退机构,将后座行程缩短,又会面临炮车比(火炮后坐力和车体重量之比)过大,开火后车体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的问题。海伦娜不是没想过扩大炮塔座圈直径,但是扩大了炮塔座圈直径,车体也得跟着加宽,这样一来车体尺寸可就控制不住了。

  上个位面中T-54和T-*********,甚至将炮塔座圈延伸到了车体两侧的履带上方,不过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炮塔下方的吊篮怎么安排?苏联人的答案是干脆就不要炮塔吊篮了:T-*********,而T-*********。苏联的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炮塔转动时装填手的装填效率,上个位面的中东战争中T-54和T-*********!

  如果坦克的设计着眼点仅限于大规模装甲集群的进攻作战,那么苏联不装炮塔吊篮的设计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反正在这种情况下,每辆坦克只需要负责正面极窄的角度就行了,没有炮塔吊篮也无所谓。然而苏联在冷战中的这种作战想定,放在二战的德国肯定是不适合的。海伦娜只好含泪划掉了卵圆形炮塔的方案,选择了现在的梭形炮塔。不过不用苏式设计也没关系,海伦娜有的是方法提高坦克的吨位利用率。

  和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采用梭形炮塔的坦克其也能做得非常紧凑,比如法国人在战后60年代所设计的,其吨位利用效率就丝毫不亚于苏联的T-54和T-62。要知道-54、的体重下,做到了正面防护水准为车体*********,炮塔*********!除首下外,效防护水准甚至比T-54、T-62来得更高。

  所以提到梭形炮塔,不要只想到美国的M60A3,炮塔设计得那么肥硕,主要是因为美国人为了提高载弹量,在炮塔里设置了可以放多达五层炮弹的弹药架。这是美国的设计思路造成的,不是梭形炮塔造成的,而梭形炮塔本身其实是可以设计得像的。

  总之坦克的吨位利用率高不高并不单单是由卵圆炮塔还是梭形炮塔决定的,子系统的技术水平以及设计师的设计水准和设计导向才是更具决定性的因素。

  当然,海伦娜是不会将冷战时期的那些装备在塞克特将军面前说出来的。海伦娜说得头头是道,塞克特将军也听得津津有味,虽然塞克特本身不是技术人员出生,但一点也没妨碍到他对技术的敏感性。等到海伦娜和塞克特将军终于结束了这次的讨论时,才发现桌上的菜肴早已经冰冰凉了。

  然后就听到塞克特夫人第一百次地数落这对父女讨论起军事和武器时的“废寝忘食”。“之前你怎么没提醒我们?”塞克特将军望着桌上没有一丝热气的肉汤问道。“我已经提醒了你们不下五遍了,都被你们当耳边风了”塞克特夫人没好气地吐槽道。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