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五章:家事难宁_秦歌一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句话,他一下子得到了天下民心,百姓无知,他们觉得这句话好,这句话对,就一下子把孔丘的人格无限提高了,他们觉得说出这样的话的孔丘怎么说也是个好人,好人一切都是好的,百姓的无知愚蠢的认为孔丘一切都是好的。

  其次,在当时官学天下的时代,孔丘开始了私学,也就是说他私自的把知识传授给了平民,孔丘提出了第二句革命性的话,“有教无类!”他认为任何人都是可以教的,每一个人都有学习文化的权利。

  不过孔丘有两个不足,孔丘承认奴隶是人,但他同意奴隶这种人是下人,人下人,他真正提出的是应该给奴隶一点人权,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吃好一点,穿好一点,还有,在收取奴隶初夜权的时候多少给一点好处,哪能玩了就白玩了?不过,除此之外,奴隶还是奴隶,还是主人的奴隶。

  另一种有教无类也是有不足的,那就是在孔丘眼里,人是分级的,他觉得只有读书才是高,而他所定性的那些书是一些哲学为主的书籍,除此之外,那些实学,比如栽花种田,工艺技巧,孔丘全然不放在眼里,不屑一顾。并且他瞧不起和他学习的那些工农商出身的人。不过孔丘也不是真傻,他倒还算是看重经商的学生,为什么,给钱呀!

  不过除此之外,也就是如此了,再也没有其它了。

  所以说,孔丘只是开始了一个私学的时代,但平民大众真正开始普及的教育,却是直到了民国都没有实现!纵然有广大的人能够学习,也不过是有钱人才可以,穷人中能学习的,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在此时,战国时代,学习知识的也多以官府为主。

  比如公孙鞅,为什么公孙鞅那么牛,可以在后时进行商鞅变法,持一国内政牛耳二十年?他哪来那么大的本事可以当四界美国总统的持政期?因为他出身于公叔丞相府,在魏国还是天下最强的时候,在前人李悝变法成功后,公孙鞅在相府吸收学习到了这时知识,最后他把这一切带到了秦国。

  所以说,魏国就好比一个实验田,李悝变法后的一切研究数据都跑到了他的手里,最后这些科研成果商鞅把它给了秦国。毕二十年之功,成秦国六世强大之基。

  学生们依次离开,刘羲在这个简陋,但同时代算得上豪华的学窑中小坐。他在心里感叹,刘羲并不知道现在种下的种子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事实上不要说刘羲不知道了,那些学生们也不知道。但是……三年后,正是凭着这八十名学子中的大部,刘羲指挥并完成了肤施之战,一次性消灭赵军十万以上,把整个无定河区揽在怀中,成就了无上的东骑王威名,并且得到周王室的肯定。后世人感慨,诗人陈陶写下了名诗《陇西行》。诗云:誓扫赵奴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