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三章六郡良家子与五陵少年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侯即便表奏其为大将军,封其为凉州王。韩遂亦不会俯首听从君侯调度。”

  张瑞盯着地图,眉头紧皱,实在不甘心放过这个天赐良机。将胡虏精华青壮,一战消灭殆尽,关乎日后凉州数十年的长治久安。

  十几万人,这个数字看着不多。但要知道羌胡总共也就百余万人,适龄男性青壮,只有二三十万。一战消灭一多半,羌胡的男女比例将一瞬间变成一比三,甚至一比四。

  这结果将比毛熊的卫国战争结果还要惨烈数倍,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至少两代人三四十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实力。

  这些该死的军阀,难道就不能有一点深明大义吗?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后世军阀,互相之间打的你死我活,外敌入侵,却能一致抗战。

  而眼下这些军阀,除了烧杀劫掠,纵情享受,什么道义也没有。

  张瑞杀气凛然的说道:“既然利诱不成,那就威吓。告诉韩遂,孤指渭水而誓,他若敢放叛军离去。即便南走越,北走胡,孤也要将其生擒,凌迟处死,灭其九族。”

  无能狂吠与现实威胁,区别在于能否实现自己的话语。

  有十二万精锐大军作为后盾,张瑞立此狠誓,背后是森寒的压迫感。

  如今司马懿还未指洛水为誓,却最终食言而肥。家国天下,对这种指山川、鬼神盟誓的誓言,有极大的敬畏心理。

  这誓言立下,不论韩遂信不信,右将军府的文武是都相信,君侯必然会言出必信。韩遂敢放走叛军,肯定会被灭九族,凌迟处死。

  韦端拱手,安抚道:“君侯,莫要激动,莫要动火气。威逼、利诱都只是能算是用术。这天下事,常被称为大势。纵阴谋诡谲,谋术无双,亦不及改变大势。”

  张瑞赞同,右将军府一向喜欢以大势逼人。

  论术与势,张瑞当然是更倾向于用势逼迫。

  威逼、利诱等各种奇谋诡术,或许其他势力经常用,有时亦会出奇效。

  但张瑞不喜欢这种将命运交付给别人的感觉。

  乃问道:“韦公,可有何教我,能改变根本,引导大势?”

  韦端点头,说的:“有。君侯可曾闻六郡良家子与五陵少年?”

  五陵少年,这是一个曾经沉积了许久的词。

  五陵,即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西汉时“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并将其作为基本国策持续执行。被迁来的豪族都被安置于五陵附近以充奉陵邑,守卫宗庙。

  如今关中的长陵县、安岭县,阳陵县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出生于五陵的少年,都是官宦子弟,张扬着豪侠精神和少年意气。

  因为大汉王朝的开拓进取,边疆战事不断。所以这些张扬着少年意气的官宦子弟,并没有在家乡斗鸡遛马,为害一方,而是投身于战场,在边疆为国抛洒热血。

  与大汉王朝类似的是盛唐,关中将门子弟,纷纷投身戎马,慷慨报国。

  诗仙李白对关陇军事集团的彪悍精神便非常向往,曾经写下了《少年游》:“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伯虎也曾经写道:“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随着右将军府占稳了关中,大量将门子弟搬迁到了京兆尹。

  银鞍白马的将门子弟意气风发,豪气干云,成群结队的出现在关中各地。曾经落寞的五陵少年,再次鲜明活泼了起来,成为右将军府统治的一大特色。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