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1章 装孙子的差事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胜,太乐令公孙崇、太庙令庞扶令等重新推演历法。

  并令国子祭酒崔光率太学、四门博士等集悉详查严算。

  这些人,如今全聚集在太史监,除那些博士和学生外,剩下的等于全都是李承志的顶头上司,而且还有刘芳、崔光这样的数朝元老。

  也别以为除了刘芳和崔光之外,其余人也只是“令”,官职和李承先即将升任的官品差不多。

  人家是“定”,李承先是“施”,非要做个比喻,就跟国务院的那帮顾问一样,别看待遇不高,论专业程度和学识渊博,人家能当祖宗。

  还尽是一帮像杨舒那样的硬骨头,李承志哪个敢惹?

  他越想越不对,总觉得被皇帝针对了似的,好像要逼着他装孙子?

  装就装把,谁让自己把人家弟弟的牙给打了呢?

  李承志一肚子幽怨,在李承先的指点下穿着官服。

  自东汉后,各级官服都已有了颜色的区分,包括冠(官帽)、佩(玉佩)、绶(佩玉时的丝带)等都有了严格的规定。

  但“魏晋风度”不是白叫的,管你什么礼法,我只蔑视之,孝文帝汉化前,还专门下旨,严令百姓不得光屁股。所以传自南北朝,特别是鲜卑人入主中原后,衮冕制度已经形同虚设。

  直到元宏彻底汉化,才重新承袭汉制,恢复了冠冕制,不过也只是一部分:只规定了国礼、大祭时,大朝服才会“随品级各有差”。平时上朝、上衙等,均可穿常服,也就是官衣。

  也是元宏所定,晋是金德,金生水,所以魏承水德,尚黑,常服自然也就是黑色的。

  以下才会略有区别,文武冠冕不同:文带进贤冠,武带武冠。

  武官以武冠上的金、珠、貂尾等饰物区别品级。文官则以进贤冠顶上的竖梁区分:公候三梁,九卿(一品)至博士(正八品)二梁。以下一梁,但只有士族子弟、太学、国子监、四门小学等官学的学生能戴。

  所以此时的李承志虽是从七品,穿的却和正一品的高肇一样的官服:黑袍,黑靴、进贤冠。

  平时看着俊秀无比、见人就笑的李承志,等穿上这一身之后,凭空就多了几分威严,竟有了些不怒自威的气度。

  给他梳头束冠的伯母和两个姨娘啧啧称奇。

  李承志哪有心情听这些夸赞话,心不在焉的客气了几句,就跟着李承先出了府。

  此时一想,太乐与太史均属太常。两兄弟竟是同署为官。

  但入监视事之前,李承志先得去午门一趟:他这官是皇帝御口亲封的,虽然十之八九进不了宫,但哪怕装样子,他也得到皇城外做个揖。

  进了铜驼街两兄弟便分道扬镳,一个向南往太常,另一个向北往皇城。

  时间还早,李承志先去了一趟景乐寺,知会李睿等人已封官的消息,告诉李睿有急事便去太常寺找他,而后又存了马,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