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四章 擒贼先擒王_三国之顺者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顺感觉自己失策了,应该一来就去拜访一下此处的太守的。

  他原本是为了低调从事,但万万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事情。

  其实主要还是高顺子啊了解情况后嫌麻烦。

  原因很简单,冀州这个地方更其他地方有些不同。

  冀州行政机构最多的不是郡县,而是国。

  可谓是四处王国,到处都是一朝两制的体现。

  常山国、中山国、河间国、赵国、安平国、清河国,冀州仅仅有9个下辖行政单位,但封国就占到了6个之多,而郡只有渤海郡、巨鹿郡、魏郡三个。

  就以常山国来说,有国王,可自行安排自己的属官。

  而朝廷也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子,这就造成了一个地方两套行政体系,混乱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张角的太平教起义是从冀州爆发,这才是根本原因。

  公元前206年,项羽立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开始了常山国的建制。

  公元前205年,常山被齐王田荣,赵国将军陈余攻破,张耳败走。后来,张耳投奔汉王刘邦,公元前204年,张耳与韩信统兵数万东出井陉击赵,使万人过河列营,成背水陈,大败赵军,这便是著名的背水一战的由来。

  汉高帝四年,韩信报请汉王以张耳为赵王,都信都镇抚其国,汉王许之,至此,常山王国不复存在。

  等到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初置常山王国,惠帝封三子刘不疑为常山王。

  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卒,大臣以刘朝非惠帝子,诛之于邸第,国除为郡。

  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封皇子刘舜为常山王,常山国又建。

  常山国王刘舜,汉景帝刘启之子,武帝之弟。刘舜作为刘启的小儿子,娇生惯养,骄怠多淫,屡屡犯禁,刘启常常宽恕。

  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刘舜去世,儿子刘勃继位。刘勃比他父王更为荒淫,在服丧期间,排挤异母长兄刘梲,私奸饮酒,纵马弛街,不尽孝道。由此引起刘梲不满,上诉于武帝。

  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武帝派张骞赴常山都城元氏查证,武帝下诏废常山国。常山王国复为郡。

  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封皇子刘昺为常山王。

  建初四年(公元79年),徙常山王刘昺为淮阳王,常山复为郡。永元二年(公元90年)封淮阳王昺之少子刘侧为常山王,常山复为国。

  也就是这样,常山国前前后后建立有废除,这里的人关系错综复杂,有着各种历史上的遗老遗少,高顺打听之后,顿时就不想去拜访这里的官员了,毕竟他只是想拐走赵云而已。

  但现在却是不行了,他如果不想直接跟赵家庄开战救出自己部下的话,那就只能找这里的当权者,一旦开战,拐走赵云的事情就别想了。

  历史上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