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七章 农大_大明征服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儒家呢?

  能成为朝堂官员的儒家人,超过七成都已经过了五十岁,再过一些年,这些纯粹的儒家高官就会致仕,另外,嘉靖帝打着同化异族的旗号,往海外输送了海量的儒家人,此消彼长,儒家道统在大明势微甚至消亡都不是没有可能。

  面对这样的局面,朝臣们自然想要抗争,但是没有抗争的立足点,为什么?

  因为嘉靖朝的科举依旧是儒为核心,另外,大量的官员前往海外,外加官制改革,造就了太多的新兴官位,这些官位需要任命官员,儒家读书人早就捉襟见肘,不用新学士子用谁?

  所以大明的儒家官员基本上也都绝望了,更清楚在嘉靖朝想要死守基本不可能,既然不可能,那么就算嘉靖帝现在废除了传承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他们也不会奇怪。

  唯一的希望在海外,在皇子们身上,只要在其它新建立王朝的地方,能够让儒学生根发芽,那么儒家的道统就不会亡!

  御驾缓缓驶入通州农业大学,其实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农业大学到底是教什么的?

  军工大学教制造研发军事装备,商业大学教商业经济,海洋大学教造船,交通大学教修桥铺路这些还都能理解,农业大学难道教种地?

  这绝对不是什么笑话,要知道即便到了后世文明时代,还有不少人觉得农业大学出来的毕业生就是学种地的……

  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不就是为了脱离土地成为特权阶层?

  然而好不容易读到了大学,竟然学种地?

  这不是拿学子们开涮……所以通州那么多的大学,唯独农业大学是最尴尬的存在,因为从府学考试合格者,愿意进入农大的几乎没有!

  哪怕农业大学招生说的很清楚,学校教授的知识很丰富,包括草原资源、草木培育、环境生态等等,可惜没学子买账……

  不过朱厚炜倒是没干预,他相信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相信在文明推进的过程当中,农大迟早一天会为自己证名!

  而这次就是证名的机会!

  不算太大的农大,没有学生,至于教授也确实是老农,为了杂交稻培育研究了整整二十年的老农,和十几个在湖州就被朱厚炜分配给老农作为理论研究的永王学堂学子。

  整个校园与其说是校园,倒不如说是实验区,所有的空地都种植着庄稼,差不多有十亩地已经被收割,还有上百亩地里面长着郁郁葱葱,沉甸甸,金黄色的稻穗。

  “草民……学生叩见吾皇!”得知皇帝要来农大,所有农大的教授和农人都尽皆在校门口跪拜。

  “平身吧。”朱厚炜抬了抬手,然后有些急不可耐的迈入农大。

  “宋翁。”站在稻田边上的朱厚炜看向身边毕恭毕敬的农大校长宋康盛,这个三十来岁就被朱厚炜招募传授杂交稻理论的农夫,现在已然是年过半百的老头。

  “草民在!”身为农大校长,也是正经的祭酒,说他不是官,他拿着朝廷的俸禄,说他是官,又没有编制,但是宋老头显然也不在乎这些虚名,他在乎的就是粮食……杂交稻!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