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九章 送颗卫星去灵月(下)_屠魔工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文剑参与了两辈子研究工作,深知流程的复杂并非找麻烦,是必须的。

  尤其是生物学,没有严谨的实验支撑,就可能把1%的风险变成100%,生化危机什么的,还是最好不要弄出来。

  变异实验与观察实验会很费时间,即使一切顺利也需要一年以上,中途说不定还要改进人工细胞,那会耗费更多时间。

  沈文剑也不是完全不知应变的人,通过工程院把海底魔物驱赶器的细胞培养部分大幅度增强之后,定制了几台,接替部分改造触手。

  同时,工程院和琴仙岛的潜艇合作项目再次启动,旨在开发出自动控制的地形、资源探索潜艇,附加的要求是最好能做小点,降低制造难度与材料成本。

  七月,一个比较大号的过热气旋接近明珠岛,预计线路会与新岛擦肩而过,没有动用琴仙岛的声波脱水武器,选择直接应对。

  七月底,和预期一致,热气旋果然擦过新岛,各区隔热阵法开启四天,把外面超过四十度的高温避过。因为接触温度低,阵法的能量消耗主要在于维持,整体上比攻击热气旋划算些。

  对本次气旋路径的预测准确,证明几年来玉剑山的气象数据掌握的不错,已经有大规模气象预报的可能。

  七月过去,工程院已经开始制作安装钢厂的新装备,预计年底前完成安装。

  八月,运载机搭载凤凰号航天飞机执行了两次任务,将两颗二代同步卫星投入轨道。

  第二次任务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投放同步卫星之后,借助大地玩了一次重力弹弓,以很少的燃料转移至灵月轨道,完成两颗近地卫星的投放工作。

  经过慎重的论证,航空航天组认为把同步卫星转移至灵月中层轨道是没有必要的。

  凤凰号执行完任务回到地面时已经是九月。

  用很少的时间完成整备,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回收一代同步卫星,并且是一次任务回收三颗。

  为什么要回收呢?当然是检查运转十多年之后的老化情况,为后续的二代近地卫星做准备。

  航空航天组提前做了些准备,对舱内机械臂进行了升级,并增加了第二台舱外机器人。

  不过此时沈文剑的心思已经不在后续任务方面,沉迷于二代卫星带来的震惊于灵月近地卫星获得的最新情报。

  同步卫星的位置相对地面是固定的,二代卫星的目的是接替一代卫星,提供更多的地面情报和节省天基中心的技术人才,并没有进行全球部署。

  第三颗同步卫星上天,才勉强观测到一丁点冷却带的情况。

  大地西侧的冷却带,在万魔吞天开始时,各地区常年温度在90到200度之间,后来随着全球降温和过热气旋从创伤面转移热量,冷却带的温度略有降低,但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不过二代卫星的邪能、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