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章 全速发展 修建铁路_新明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徭役跟税收一样,都是朝廷强制的,好在朝廷愿意给点工钱,不然又像秦始皇的长城,隋炀帝的运河一样,累累尸骨,民生哀悼。

  郭一凡还建议身体弱小者可以用银子抵徭役,能花钱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是被逼的,但可以花钱找别人替,就不会让身体不好的人去送死了,当然郭府会赞助情有可原者,对于有钱人,他可以自己出钱。

  不过这些服役者伙食都很好,郭家赞助不少,郭一凡还拿出了灵水,派厨子过去烧饭,护卫也跟随,甚至还派了李飞,当然,代价也大,给了他一瓶灵水做酬劳,然后每个月十二驸马卫轮班。

  李飞得到灵水很开心,只是见不到田飞的姐姐田淑铭了,为此他还贿赂通讯员,两头都贿赂,让他能偶尔有机会和田淑铭讲几句话,这脑袋瓜就是好使。

  钢材不够,让京城很多商人看到了银子向他们砸来,有扩厂的,也有别的商人入行的,一下子只要有铁矿的地方就有钢铁厂,特别是通水泥路的地方。

  在太行山上修铁路,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但郭一凡确定,就没有华夏儿女做不到的事情,何况太行山还有官道,基础有了,当然跟铁路是没法比的,因为铁路必须直,而官道环山而建,简单的多。

  郭一凡在前世看过独库公路的修筑史,公路全长近六百公里,连接南北疆,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为了修建这条公路,数万名官兵奋战10年,168名勇士为之光荣献身。

  独库公路有三分之一是悬崖绝壁,五分之一的地段处于高山永冻层,跨越了天山近十条主要河流,翻越终年积雪的四个冰达坂,这是从火焰到冰山的历程。

  郭一凡没去过天山,但到过昆仑山,知道这种登峰的艰险,无论是开山,还是搭桥,还是直面冰冷,更不用提当时的科技不足与物资匮乏,天山公路的确应属于天上而非人间,但祖国做到了,路也修成了。

  相对而言,太行山要简单太多了,当然,这时候的科技更落后,不过穷人多,用钱砸也能砸出来一条路。

  为了能更快的修路,郭一凡提供了不少橡胶轮胎,造了不少的推车,还把杠杆原理教会他们,连滑轮也提供了不少,一切都是为了效率。

  一车车水泥、钢筋不断得往太行山上运,搞得太行山热闹至极,很多门派都提供了弟子,为这条铁路添砖加瓦,他们也很明白,路修好了,速度更快了,山里的药材能销的更快,而不是每年只有可怜的一次。

  有的地方需要搭桥,简单的还好,难度大的只能绕路,朝廷也很慷慨,宁愿多花钱也要保证安全,无论是劳工的命还是以后蒸汽机车的命,都更值钱。

  首辅大人甚至觉得,铁路要多修,要把两京十三省都联系起来,当然他也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眼下最关键的是,把蒙古和东北的铁路先修好。

  方从哲很懂,明逐元,但并未接收元统治下的所有山河,原因就是交通不便,路途遥远,鞭长莫及,而当时的条件也有限,又有一堆烂摊子要收拾,无论明太祖还是明太宗,日夜苦熬,勤奋无比,才让我中华山河恢复汉人文化。

  现在出了个妖孽郭一凡,带来了不少先进的东西,不用就浪费了,只要是郭大少的想法,对我大明有利,方从哲都不遗余力的支持。

  毕竟郭一凡喊的,要致富,先修路,还是很正确的。

  两条铁路一齐修建,一天一天的加长……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