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8章 东宫出阁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托于王振,自幼相伴,亦师亦友,终成祸患,臣窃以为东宫储本,不可不慎,王振之祸印鉴再见,太子长于深宫,听教于宦官,实乃取祸之道。”

  “圣母欲为太子蒙学,陛下即封太子三师,三少,以翼护东宫,足可见天心无虞,对东宫珍之重之。”

  “圣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太子于国之重,更当勤学,东宫尚幼,詹事府可暂缓,但东宫教育,不可轻忽,更不可托于宦官。”

  “故臣斗胆谏陛下,当以翰林院,内阁大学士为讲师,教授太子,自蒙学出阁,渐习政务,如此,方能令天下万民安心。”

  奏疏写的并不算长,但是沈敬在这本奏疏里面,祭出了一个大杀器,那就是太上皇!

  所有人都知道,太上皇的蒙学,就是王振来负责的。

  此人本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在私塾当中教了几年书,然后又通过关系,却县学成了教官,呆了几年之后,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决定入宫成为宦官。

  应该说,虽然在科考一道上,王振的天赋不怎么样,但是,在察言观色,心思玲珑方面,他却极为擅长。

  所以,在入宫之后,很快就受到了先皇的宠信,后来,被任命为东宫局郎,专门负责服侍太子。

  那个时候,东宫尚幼,先皇又事忙,知道王振曾担任县学教官,便命他负责带着太子读书识字。

  正因于此,对于太上皇来说,王振有半师之谊。

  即便他是宦官之身,而且严格来说,并没有真正教导过太上皇经义政事,但是,在私下里,太上皇依旧坚持称王振为“先生”。

  尤其是在张太皇太后死后,即便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太上皇对此也毫不避讳。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王振对太上皇,不仅有从小陪伴的情谊,更算是太上皇的老师。

  前者,朝臣们管不了,因为无论如何,太子总是要有人侍奉的,但是后者,却是可以论一论的!

  沈敬的观点是,为了避免王振之祸重演,所以打从一开始,就要由翰林院和内阁大学士来负责教导太子。

  这个观点,朝中有很多人都支持,毕竟,王振给大家带来的阴影的确太深。

  但是,也不是没有反对的人!

  沈敬说完之后,礼部仪制司郎中董义便出列,道。

  “陛下,臣以为不妥,东宫出阁,乃国之大事,朝廷旧制,出阁开府,备置官僚,息息相关,如今沈大人请出阁而不备府,有违礼制。”

  东宫出阁,是一件政治意义极为浓厚的事情。

  原因就在于,出阁读书,意味着太子要脱离后宫,搬进独属于自己的宫中,也即是所谓的东宫。

  东宫可不仅仅意味着搬了个地方,作为储君所居之处,它不仅具备地理上的意义,更具备着政治上的意义。

  东宫属下,设詹事府,左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