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2章 送上门的刀子_香江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去的路上,徐洛看到路边身穿警服的女警官,突然有了一个让人鸡动的灵感。

  于是开车去一家专门贩卖计生用品的店铺,买了一些服装和道具。

  警服、护士服、水手服、旗袍等,见过没见过的全买下来,准备回去挨个着试。

  身为一个立志要在国产区留下自己身影的人,很有必要了解这些。

  另外还有大量的胶片。

  ……

  徐洛宣布的事情与《民生日报》即将重新开印的消息,通过各大媒体的传播,很快就传到港人的耳朵。

  除此之外,还有《东方日报》被廉政公署扣查的新闻。

  今日的吃瓜群众可不少。

  这些新闻也比娱乐的瓜更让人深思。

  徐洛前脚刚召开记者招待会,后脚《东方日报》就被扣查,很难不让人将这两件事情联想在一起。

  看来这家伙外出一趟,背景倒是变得更加神秘起来。

  各大报社也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

  整体的数据综合下来,除了《东方日报》和一些定位不清晰,没有读者粘性的报纸销量大受影响外。

  《明报》《星岛日报》受到的冲击还不至于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信报》《经济日报》《商报》《大公》等早已有了各自的受众,一样没有伤筋动骨。

  免费发行的策略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威胁收费报的生存,引发报业割喉战。

  双方的读者受众开始变得泾渭分明。

  《民生日报》的主要读者群为上班一族,并创造一种能够迅速阅读的新机制。

  上面刊载的新闻很短,都是世界上发生重大事件的内容提要,其目的只是让上班族在很短的时间里知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同时把很大的力气放在当地新闻上,向读者提供当地简要的言论、娱乐、电视节目、体育等实用信息,很能迎合青年人的口味。

  这样就避开与付费报纸的激烈争夺,降低促销成本,拓宽传播渠道,同时通过改造偶然性读者群和非读者群,开辟新的广告市场。

  而香港一直有一些免费小报存在,但大都是一些每星期或每月出版的地区公益性报纸。

  报道关于某区内发生的事情,如区内各项工程、社区活动等,消息通常时效性较低,对象亦只是区内居民。

  而《民生日报》则内容全面,并涵盖每日时事新闻,又是针对特定的受众发放。

  天下既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真正“免费”的报纸。

  免费报纸发行的主要目的是为扩大报纸影响、吸引广告投资从而赢利,把新闻当作广告的载体。

  既然报纸的影响力已经打开,接下来等到重印的时候,就要找广告商,实现变现盈利。

  找夏鼎基爵士和姬达爵士参加揭幕仪式,便是让广告商吃定心丸。

  至于找广告商的事情,当然是交给林建仁去处理。

  ……

  香港廉政公署(icac)总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