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94章 十里红妆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的阿拉伯商人宰唐朝。他们从印度进货时,胡椒价格很便宜,运到唐朝,就狮子大开口,卖出天价。如果谁穿越到唐朝,只要能打通印度的商路,从事胡椒贸易,保准发大财。

  因为,唐朝时期华夏人不吃猪肉,而是吃羊肉。而羊肉膻味重,需要香料,所以胡椒非常受权贵追捧。加上当时唐朝不产胡椒,又没有搞大航海,只能依赖阿拉伯商人运来,所以就只能挨宰了。

  至于后来胡椒价格下跌,和猪肉开始流行也有一定的关系。毕竟,猪肉没羊肉那么膻,不需要放太多香料。但胡椒价格真正下跌,还是郑和下西洋之后,打通了东南亚的航线。

  虽然后来明朝不再派船队下西洋,可郑和打通航路后,满刺加等东南亚国家却不住派朝贡船前往明朝进行朝贡贸易。然后,胡椒价格才真正开始跌下来。明初的时候,胡椒还是昂贵的东西。到万历年间,已经只剩一百多文一斤了,普通殷实之家能享用得起了。

  同样的道理,眼下欧洲尚未全面打开大明的市场,只有马林取巧可以和大明进行贸易,葡萄牙人则失败了。所以,这时候的东方丝绸和瓷器,在欧洲自然是极为稀罕的奢侈品。而实际上,如果只考虑进价,价值20万金币的丝绸恶化瓷器,在明朝恐怕只需花费几千金币。这还是算上超远距离的运费,和其他附加费用,才翻番的,但也只有价值的几分之一。

  所以,马林说的豪爽,其实成本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其他欧洲人看来,这就是实打实的豪爽。因为,这东西的市场价值是不会有假的。

  不过,因为陪嫁的价值“太高”,玛丽夫人担心别人只是贪图嫁妆才愿意娶小玛丽。因此,玛丽夫人要求暂时隐瞒具体数量,只对外宣称是“很丰厚的嫁妆”,而不说价值20万的具体数值,免得吓坏别人或引来贪财之徒。

  马林听了玛丽夫人的担忧后翻翻白眼,心说,这点算啥?西晋时期,人家石崇和王恺,就用昂贵的紫丝和彩缎铺设四十里和五十里的屏障了。而且,华夏民间素有“十里红妆”的说法。虽然是夸张,但在明朝,出得起价值几千两银子的丝绸瓷器的富豪之家还真多得是……

  但这里是欧洲,不是生产力发达的华夏。所以,玛丽夫人的担忧倒是有点道理。所以,马林并未大肆宣传嫁妆的丰厚程度,而是只含糊说“丰厚”。

  不过,马林此时心里,却萌生了给自己儿子凯撒举办婚礼时的计划——十里红妆,不打折扣!

  凯撒也14岁了,马上就要15岁,只是英格兰玛格丽特公主还小,才10岁。但过几年,两人差不多也可以成婚了。

  到时候,马林这个当爹的,肯定要让凯撒的婚礼成为传奇。自己婚礼时没办法,那时候还是创业期,也没开通明朝航线,没那条件,只能先用劣质的里昂丝绸凑数。

  但等到凯撒和玛格丽特公主结婚时,马林手里的丝绸就非常多了。到时候,马林打算学一学石崇和王恺,用红色的丝绸做两侧屏障,真正摆出“十里红妆”的架势,震一震欧洲土鳖们。

  到那时,马林应该挫败了法国对他吞并英格兰的干涉了,不会再畏惧别人的威胁。所以,就算像石崇王恺那般露富又如何?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