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章 新增两艘战舰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让炮口退回船内,方便炮手装填火药和炮弹。

  所以说,四轮炮架的后退及挣断绳子,无论对于减少火炮后坐力对船的影响,还是从方便装填上来讲,都是很有用的。

  但后退的四轮炮架装填完毕后,还有一道步骤——复位,就是需要几个炮手,把沉重的舰炮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在炮架后面拴好绳子……

  幸好,四轮炮架是有轮子的,虽然不是圆形轮子(圆形轮子不稳定,会跑),是规则的多边形轮子(主要是增加阻力,防止炮架自动后退滑动),但推带轮子的炮架,也比纯粹抬着沉重的炮身要容易多了。要是抬炮身,那得多重啊?但是12磅的重炮,因为为了安全,是按照18磅炮的炮身设计的,炮身重达2吨。就是10个人抬,也抬不动啊。因为,一个人要抬200公斤的重量,折合400斤,一般人真做不到……

  而采用了四轮炮架后,虽然推动也不容易,但5个炮手就能办到了。毕竟,那是有轮子的……

  实际上,这个时代,火炮还都是一根炮管,炮兵来抬的时代。因为不需要炮架,加上现在战船上流行使用轻型的弗朗机炮,所以,现在很多战船上,火炮数量也达到几十门。开炮的时候,大家把那些轻便的弗朗机炮的炮身,抬到船舷上架起来就行了,挤一点也没事。

  只不过,这些“瘦小”的小口径炮,海战中也没啥威力,只能欺负下小船。遇到大型船,很难有战果。葡萄牙人能在“第乌海战”中击败印度-埃及联合船队,也是因为对方大部分船都是小船,很多战船干脆就是运兵小艇,还有不少压根就是从渔民那里强征来的小渔船……所以,葡萄牙人的弗朗机炮才能建功的……

  就目前这种“抬炮管”的阶段,要是弄重炮,水手们也抬不动啊。即使用水手抬动了,因为太重,抬几次大家也都没力气了。远不如马林设计的这种四轮炮架,是靠推的,推比抬省力气多了,可以持久作战……

  所以说,马林“发明”的四轮炮架,其实是领先时代的,很适合重炮使用。这也难怪,马林分明是看着18世纪那些著名的风帆战舰的炮架图抄袭的,哪有不合理的道理?

  而现在这个年代,欧洲其他国家,别说海军战船了,就是在陆地上,也是人抬炮的结构形式。都是用马车装着炮管行军,到了战场再让人把炮管抬下马车,埋到阵前……也只有法国人发明了炮耳,开始使用低级的四轮车架来安放火炮了,但落后于马林的三磅炮的炮架很多……

  总之,在火炮的安放方式上,马林已经领先于这个时代一个时代了……

  为了让炮手们适应战舰上开炮和瞄准,马林下令,这三艘船,多多训练开炮,不要怕浪费弹药。而且,马林还打算多训练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