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章 (求首订,谢谢大家的支持~)_一帘风月九重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习甚浅,不明道理,贸然让你娘求人举荐徒惹笑柄,连累你阿娘的声誉……”

  凤氏一听,连忙表示不在乎,可惜被侯爷挥手制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叔达被你护得太好,不知天高地厚。”侯爷瞥她一眼道,“别家孩子入学,每隔一年考一次,他才学了几年?考了几次?

  怎知他学识广博,志向坚定?以往我不在,你就是这么教他的?”

  儿子入国子学之后,就不再回侯府听嫡母的教诲。长居于长公主府,耳濡目染,他的思想难免受亲娘的言行影响。

  凤氏被他斥责得心虚低头,双手揪着绢帕。

  北月朗见父亲难得松了口,生怕他改变主意,更不敢吭声替阿娘解释,眼巴巴地跪听父训。

  “别家孩子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朝夕学幼仪,十三学乐,二十而冠,四十始仕。你才几岁就想入仕?倘若你阿娘真的跑去求人举荐,必贻笑天下。

  以后让为父,让你母亲、你阿娘的脸面往哪儿搁?让你的兄弟姊妹在京城如何抬得起头来?”

  父亲的一番数落,把北月朗羞得无地自容。独自跪在那里手脚拘谨,浑身发烫。

  凤氏同样脸皮臊红,手足无措,不比儿子好过。

  “唉,说起来,是我耽误了你们兄弟几个。”定远侯见好就收,握住凤氏搁在双膝的手,一脸愧疚,“也耽误了你。”

  他态度一软,凤氏顿时泪花涟涟,慌忙摇头。唯恐在儿子面前失态,不敢言语,只能默默拭着眼角的泪湿。

  “儿子不敢,是儿子狂妄自大,不知深浅,险些置父母家人于窘境。”北月朗羞愧拜倒,“父亲,儿子愿意外宿求学,求父亲、阿娘成全。”

  凤氏一听,慌了,连忙恳求:

  “侯爷,万万不可,叔达从未离开父母远游,怎知世道艰险?昭儿在外有你和长嘉护着,尚且身受重伤,叔达一人远行教我如何放心?”

  “阿娘,别人可以,我也可以!”北月朗反驳。

  “闭嘴!”凤氏难得恼怒,瞪了儿子一眼,身上总算多了一股公主威仪,“我是你阿娘,我说不准就是不准!”

  这傻孩子,别人和他能一样吗?

  事关儿了的生死,凤氏瞬间利害分明:

  “昭儿一介女子,为何屡屡遇刺你不懂吗?侯爷,您也不担心吗?总之我不管,与其让他在外边丢了性命,我宁愿他留在京中游手好闲,当个纨绔子弟!”

  “阿娘……”北月朗心急如焚。

  万万没有想到,难得父亲肯让他习文,一贯支持纵容他的阿娘倒成了绊脚石。

  “你先别着急,”定远侯安抚着凤氏,温言道,“我听圣上提起,桑兰国年后遣使臣前来朝圣,其中有一位王子随行,欲往东郡的东州学宫拜师求学。陛下打算也派皇子前往……”

  于是,他当即放弃朝廷对个人军功的恩赏,替六子求了一份恩典,随皇孙公子们到东州学宫拜师求学。

  “楚楚,这是叔达唯一的活路,你要慎重考虑。”定远侯叹道。

  远离朝堂群臣与宗亲的算计,圣上念在其妹的份上,不会轻易对远游在外资质平庸的六郎下手。

  若留在京城,哪天有权贵看定远侯不顺眼,迁怒其子,直接弄死一个无足轻重的六郎等于摁死一只蚂蚁。

  到时求告无门,做父母的只能哑巴吃黄连。

  凤氏听罢,跌坐在位置上,看着一脸懵懂的儿子泫然欲泣。

  东郡,原是大齐的国土,东州学宫更是人才辈出,为求明君一展所长而四处游历。在北苍年间,北月氏族率兵横扫九州,将之纳为自己的领土据为己有。

  各邦的治国良才出自东州学宫,学宫的掌权人自始至终是姜氏一族。而姜氏族人遵循祖训,只考功名,不涉朝堂,保持中立,育天下英才为天下苍生计。

  不偏不倚,是学宫的生存之道,使姜氏一族无论繁华或者乱世皆能延续,呈屹立不倒之境。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