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五章 试验_帝国玩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它足有十米高的天线。

  海面上,132号导弹驱逐舰打开了它的对空搜索雷达,将监控到的数据向地面指挥中心进行发送。

  接收到指挥装甲车的定位信号之后,五架定位无人机升空,配合地面的三基站形成了一个高冗余定位网络。在一分钟时间内就对指挥装甲车的位置进行了准确定位。

  132号导弹驱逐舰监测到的导弹数据源源不断的传回指挥中心,然后传输给前线指挥装甲车导航节点,进而对巡航导弹导航。

  ……

  “这,这真是……”

  坐落于山海关的指挥中心里,随着投影机源源不断的将一道道数据流传送到这里,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目眩神迷。

  没有人能够相信,他们竟然真的仅仅十天时间就拿出了这样一发导弹。

  若是正常状态,一种导弹从立项、考据调研、研发到定型,没有几年时间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种不可能偏偏就发生了,经过十个通宵的连番奋战。没有设计图、没有理论研究,也没有可靠性分析,一群科学家几乎是凭借着直觉直接在车间将一枚导弹给组装了起来。

  两吨重的导弹,实际装药量不过。其他的空间利用率在设计上堪称是糟糕之极,死重和不合理结构比比皆是,唯一能够保证的是它不会在空中解体。

  它的弹载计算机使用了摩托罗拉生产的,128k内存和10m的英寸磁盘――也就是说,它的内部实际上是塞进了一台苹果生产的麦金塔电脑。

  而为了麦金塔电脑能够顺利的在复杂环境下运作,单是它的保护装置重量就高达10kg。除此之外。自动驾驶仪、高精度机械陀螺仪,无线电测高和磁罗盘,独立电池组。这些设备同样是即昂贵而且复杂,留给导弹装载燃料的载重份额,只有可怜的吨而已。

  而这一一枚导弹的造价,则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单枚400万人民币。

  不过还好,这是加上了研发经费的数据。若是单算成本价格,它的造价也在150万人民币左右,绝对是超过了中**队的心理承受极限。

  在人均月工资100块钱左右的80年代,一发打出去150万人民币,恐怕陆军宁愿组建一个团去执行这发导弹的任务吧。

  可这还只是这枚导弹的价格而已,尚且没有算上它能够执行任务的整个体系的花费。整个基站定位系统,中继无人机,指挥中心实时运算的大型机,甚至是海军遥测的战舰,这些东西的造价更是数十倍、上百倍于一枚导弹的价格。

  当这些设备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之后所爆发出来的体系优势,足以轻易的震撼人心。

  “这真是我们做出来的?”哪怕是亲手实现了这一切的科研人员,一个个也有些不敢置信。

  “是啊,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