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四章 豆角烀饼_帝国玩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势上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进入了渤海省高层的目光。

  新科公司虽然产品全部外销,原材料通过部队的渠道获得,似乎和本地经济没有什么交集。但胡文海带来的几个大项目,诸如七十亿军贸的电子项目,巨型总段造船法的造船设备项目。还有正在建设的房地产项目,通过劳务派遣换发新生的劳动服务公司,这些项目和公司产生的连带效应,直接把绣城的几个大型国企拉出了泥潭。不仅是扭亏为盈,甚至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若非是新科背后的关系太过复杂,渤海省这二位掌舵的舵手,早就想见见胡文海了。

  而如今,一个天大的消息从中央悄然传了出来。原本还有些矜持的两人,顿时再也坐不住了。

  上面似乎有意在渤海省再画一个圈,这个消息。真是有些了不得了。

  看看南方一个深土川,一个老人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就神奇的崛起了一座繁荣的城市。而这座繁荣的城市作为窗口,结果就是带动了整个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从这里涌入。珠三角正在成为和长三角、京津比肩的重要经济圈。

  纵观沿海地带,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三个城市群,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一个窗口带动一个地区发展的效应显著――请忽略冀省人民的哭声。

  而曾经的经济重镇东北,却始终没有这么一个能够站在前沿的窗口。不论是盛京还是大港,显然都没有这种能够辐射全东北的影响力。

  在政策上。东北的经济也趋于保守。作风上,国营经济老大哥气派十足,私营经济正规化远远落后,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上和其他沿海地带差距很大。

  如果渤海省的某个沿海城市能够成为特区,显然将会极大的扭转这种状态。这不仅是东北对外的窗口,更是东北对内改革的一个窗口和榜样。

  不说能够彻底解决渤海省目前面临的问题,至少一个特区肯定能够极大的带动省内经济好转。

  有这一点,两位渤海省的掌舵人,哪里还能像过去一样稳坐钓鱼台。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了胡文海,表达了想要见面的要求。

  咳咳,也是凑巧,商业厅汪厅长这一次正好撞到了枪口上。

  “汪于世?”牛大宝面无表情的看了汪于世一眼,微微点头:“商业厅最近的工作有待改进,你在这里做什么?先出去吧,我和全书记跟胡总说说话。”

  汪于世的脑袋上,瞬间就冒出了一层的细毛汗。他想不通,全书记和牛大宝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的?就算真有什么话要谈,没道理这二位要跑到绣城来,分明应该是胡文海到盛京去才对的吧!

  不过牛大宝的话他不敢耽搁,连忙收拾起心情,为两位领导拉开椅子,勉强的笑道:“两位领导请坐,商业厅有些业务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