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五十九章 要啥飞机_帝国玩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到中国方面得出结果,说不定苏联死的都硬挺了不可。

  眼看着明年苏联的债务就要大规模违约,哪有那么多时间用来扯皮。

  “不行,不行。”苏学理横眉冷对:“我们已经大规模引进了美国的发达技术,苏联的工业技术难到比美国的还先进?”

  “苏同志,我们苏联的技术可不比美国的差!”说到这个话题,斯科勃林顿时来了精神:“我们苏联有着强大的科学技术,美国人会卖给你们最先进的技术吗?百万吨级的化工装置,大化肥、磷肥和钾肥的成套装置生产技术,这个你们能从西方国家手里买到吗?自动化的高效发电系统,高压输电、超临界汽轮机,万吨水压机的技术你们从美国人手里买的到吗?高精度机床,重型机械、矿山机械和轴承、钢材加工工业你们在国际市场上也只能买到成品吧?”

  斯科勃林拍着胸口,壮烈的说道:“我们苏联不仅能出售重工业制成品,连生产技术也一样可以转让!”

  苏学理和胡文海闻言不由对视了一眼,在斯科勃林没有察觉的时候,迅速的分开了眼神的接触。

  这应该差不多就是斯科勃林的底线了,马斯柳科夫也不可能天真的以为胡文海会无偿的提供贷款,而这笔钱借了之后也确实是没钱换给胡文海的。

  那么为了能够拿到贷款,苏联方面必然对还款做出了一个规划。

  最好的条件,当然是苏联拿工业制成品抵账。比如说汽车、化肥、拖拉机、机床和钢铁,这些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都能卖出一个好价钱,而苏联国内也并不缺少这些东西。

  可问题是,中国恐怕看不上苏联的这些产品。以汽车来说,拉达和伏尔加确实曾经受到过欢迎。但是在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的道路上跑的更多是桑塔纳、夏利和大发。化肥贸易倒是中国欢迎的,中国的化肥短缺始终是个问题,直到工业发展可以反哺农业为止。但苏联的化肥同样面临一个问题,成本太高了。从欧洲部分跨越大半个地球到中国的化肥,运费让它在本土化肥面前没什么优势,至于那些从远东就近生产的化肥受到东北农民们的喜爱。

  至于拖拉机,问题是中国本身的拖拉机生产以及非常充足,没有市场可以让给苏联。机床和钢铁倒是卖的动,但总量距离十亿美元就太遥远了。

  所以在马斯柳科夫交给斯科勃林的底线里,就是可以用苏联的工业技术与中国进行交易。

  但这是要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谈判中全面溃败才能拿出来的底线。

  可怜的斯科勃林从来没想到过,自己竟然在谈判开始没有十分钟的情况下,就这么把底线全部亮出来给中国人看了。

  是啊,到哪里去说理呢?有本事,没病走两步啊!

  “啥?”胡文海一脸愤怒的看向苏学理,痛心疾首的说道:“要什么飞机啊,要啥飞机啊!那是苏联同志看家的东西,你要人家能给你啊!”

  “哎呀,对对对,飞机!”斯科勃林一脸恍然大悟:“我们可以卖飞机啊!”

  (。)

  (三七中文)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