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九十三章 东风物流_帝国玩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珠的项链,而只是在红绳上系了几颗耀眼的转运球而已。

  由此带来的问题并不是可以忽略的,大企业集中导致城市用地紧张,资源、能源、环境、人口、教育、卫生、地价、公共服务、用水等等等等,几个大型城市面临的是严重的生存和经济压力。

  而另一边渤海省的其他城市,却出现了严重的吸血问题。人才向大城市集中,资本向大城市集中,就连用电也是要首先保证大城市。

  这样一来,渤海省内几个排名靠后的城市,问题就相当严重了。

  严重到了什么程度?绣城因为发展迅速,对周边劳动力产生了可怕的虹吸效应。大量的青年人到绣城打工,让阜新和朝阳等地的大街上,轻易看不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留守的年轻人即使收入不错,但同龄人数量不足,连谈恋爱都成了问题。

  人才是一方面,资本同样也从这些地区大量逃离。阜新作为建国伊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能源工业基地,挖煤挖了几十年,实际上不可能没有钱。但是在进入九十年代,煤矿开始枯竭之后,城市准备谋求转型。

  转型就需要资金投入,本以为城市里底子厚,可以从容应对。但是一调查却傻了眼,几十年攒下来的家底,大半都已经被绣城给吃干抹净了。挖煤换来的钱,投资在阜新,可能一年也就赚几百块的房租钱。然而如果拿到绣城去买房,即使空着一年也能赚上几万块房价差额。

  甚至就连在下面县市赚了钱点的“老板们”,也宁愿坐上两三个小时的汽车,跑到绣城来消费。

  类似的情况在盛京和大港,同样有所表现。除了牛庄因为有钢城集团的项目和港口项目,显现出繁荣的景象。远离了海岸,渤海省的其他城市一样都面临着这些问题。

  如果单纯从政绩角度来考虑,这环渤海经济带能建设起来,就已经足够吹上十几年的了。

  然而随着胡文海拼命给国内搂了几百亿美元的横财,上面自然是又有了不同的心思。这世界上从来只有愁钱不够用的,哪有愁钱花不完的道理,对不对?

  要将环渤海经济带真正打造成一根珍珠项链,东风快递让二号首长看到了一个希望、一种可行的模式。

  因为有了东风快递,工厂不必只能建设在大城市。而大城市能够辐射的范围,同样也极大的扩张了。小城市拿出来的政策,可以对大企业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同样不用担心上下游产业的衔接。

  能源和资源运输更灵活,小城市也不用担心发电量无法扩张。运输和消费更加方便,小城市同样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风格,专门攻略某种消费细分领域。

  想要实现这一模式,在东风快递的模式下继续深化“交通体系”这一概念,就是必然的选择。

  铁路运力扩张,解决远程运输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