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四章_124_赤色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救灾的首先作物。至于口味么,救灾期间完全不是在乎这种问题的时间。1906年不是新中国,不可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满清的救灾完全是杯水车薪,凤台县必须靠自己来拯救自己。

  县城的地势较高,再往前走到地势较低的地方,救灾的工作就更加明显,一队队的战士们在各级指挥官的带领下正在挖掘排涝的沟渠。只是一晚上,沟渠中就渗出了不少水。战士们跳进水中

  陈克在河南的大平原上长大,他看到过的土地都是整片整片非常平整的土地。小时候坐着汽车去处旅行的时候,看着几个小时毫无变化的土地,陈克都会昏昏欲睡。很多年后陈克与农大上学的同学偶尔说起以前的事情,农大的同学告诉陈克,这样的模式非常方便灌溉与排涝。陈克见过的这种大平原的土地,其实都是有着微微的倾斜,这样修建的目的很简单,利于水通过地面的倾斜自然灌溉和排水。旱天,就把水通过提灌站提到高处,然后顺着水路来灌溉。下雨天,多余的水就会顺着倾斜的地面流淌下去,顺着水路进入排水渠。这样的修建模式需要在农田水利项目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修建。毛爷爷时代,农村水利工程耗费了巨大的劳动力。很大一批劳动力就是花在这样的工程上。

  而在1906年,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根本没有影。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自扫门前雪,而且土地被割成七零八落的模样,这样的大规模农田建设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果不是水灾和保险团同时出现,凤台县想搞大规模的农村水利建设,至少得多等半个世纪。

  而保险团现在人数只有八千人,也无力建设建国后的那种大规模水利修建。保险团水利科科长吴隆福与陈克讨论之后,制定了一个计划。就是先弄出一片最低洼的地,然后在这里挖掘出一个大水塘,各处的土地上挖掘排涝沟,在这次抢种当中,让水暂时流入这个大水塘。更全面的农村水利建设,只有等这次抢种抢收结束后再说。

  战士们都改吃了早饭,但是一个个对于劳动毫无热情。明显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模样。不仅如此,各级指挥指挥官的情绪也高不到哪里去。劳军队伍经过的时候,干部战士们看到已经杀好的猪,都是眼睛一亮,然后一个个喜笑颜开的要么站在那里看。陈克看到他们的样子,突然苦笑了一声。

  “旅长,要不要我去说他们几句。”跟在陈克身后的是后勤科的副科长朱镇稷,他是湖南人,家里面开过商铺,结果得罪了当地小吏,闹得家破。他只好出来寻找在上海的哥哥,哥哥没找到,却流落街头。去年看到上海仁心学院开工,就自荐来当个账房。账房没当上,却当了普通的工人。毕竟是受过难的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