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 青萍之末(十)_赤色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中国的表现就令罗斯福感到非常不安,这个国家的复兴速度远超任何国家的想象之外。如果说一战让德国获得对周边新老国家的优势,中国实际上已经重新恢复了远东的霸权。德国需要的是一个人能带领他们从屈辱中走出来,而中国无疑已经更早的拥有了这样的一位领导者。

  罗斯福倒是能够理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就是祸水东引。试图通过绥靖让德国与俄国接壤,两个大国接壤之后的结果不论可知。特别是充满进攻姿态并且极度反共的德国,面对苏联的时候会有什么选择呢?

  与之相比较的话,统合了日朝的中国有北上与南下的选择。这十几年来中苏之间的那条尚可称为“边境”的地区,拿着身份证就可以自由通行。唯一一次的问题是斯大林要求中国禁止苏联公民在中国长期定居。这是中苏边界一个大问题,苏联一边的生存条件比较恶劣,加上山高皇帝远,很多苏联公民合伙与中国一起工作,只要有机会就跑中国居住去了。反观中国,除了去苏联那边做买卖赚钱,或者工作赚钱之外,中国公民没人愿意留在苏联一边。指望拥有这么一个边界的中苏冲突起来明显不现实。斯大林明显没有与中国闹僵的打算,有些事情他知道了之后就当没看见。甚至连西伯利亚地区苏联人民内务委员会的那帮人都不想住在苏联这边。

  既然中国不想北上,选择就只有南下,罗斯福做出了很容易得出的判断。

  在中国这边,新的限制海军条约完全没有签署的迹象,中国也就按照原先的计划开始大造军舰。得到了慕尼黑协议的消息之后,陈克召开人民党会议,“德国被折腾的惨不忍睹,是因为大萧条。如果没有大萧条,魏玛政府就能彻底站住脚。希特勒想要的是欧洲的生存空间,凡尔赛合约仅仅是借口而已。我们与纳粹德国的政治理念完全背道而驰,双方没有共存的理由。只是因为距离远,我们鞭长莫及而已。我还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在道义上,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态度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不能与这么一个国家达成同盟关系。”

  “那么陈主席的意思是要现在南下么?”李寿显问道。政治局常委必然需要知道陈克的南下设想。李寿显明白陈克如果想南下,又不想与德国牵扯上关系,那么就只有先于德国发动战争,李寿显建议道:“为什么不利用一下英国的绥靖政策?”

  陈克答道:“因为英国可以向德国绥靖,却不可能向中国绥靖。英国人是没办法继续退下去的,他退一步咱们就会进一步。上次我们与英国商讨在澳大利亚投资,进行矿产开发的事情,英国人并没有同意。”

  这话已经属于赤裸裸的帝国主义作风了,澳洲畏惧中国的心态同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