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7章 钢铁之路 第三更狂求月票_天朝之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0台2吨级的贝色麦转炉,将钢的日产量提高到了200吨以上,1853年的预计年产钢可以突破6万吨,其中钢轨有4万吨之多!到1854年钢产量还可以再增加30%,已经能够挑战大英帝国的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的钢产量了(1850年6万吨)当然只是钢的产量接近英国,如果比生铁产量大明还不及英国的两成,1853年的预计产量还不到40万吨(其中兰芳行的产量有28万吨)。同法国和德意志邦联的铁产量相当,远远高于俄国的二十多万吨。

  可以说。这个时空早起步四十多年的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不但迅速而且也比较顺利。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罢了。

  首先如兰芳行这样的大型钢铁军工联合企业虽然属于皇室财团,但却是不折不扣的私人企业,以贝色麦为首的管理层还持有股份,在1853年初还公开发售了股票。其经营完全是市场化的,和历史上的汉阳铁厂完全不具可比性。

  其次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强大金融体系为中国钢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而历史上中国的金融体系长期受制于人,由汇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朝鲜银行、金正银行等外国银行充当扮演着准中央银行的角色。造成国内资金成本过高,融资极为困难。

  第三个主要原因则是眼下的中国有独立自主的关税保护体系,另外,此时海运的成本极高,中国的钢铁市场基本封闭运行,不受国际上面廉价生铁的冲击同样的原因,现在中国的廉价钢材也很难进入欧洲和美国的市场,只能用来修铁路了。而且在长期战争的刺激下,中国的军工生产发展极快,对钢铁的需求自然很大,反过来又刺激了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

  “哦?低成本的炼钢方法……我在欧洲怎么没有听说过?”马蒂尔德有些惊讶地问道。她猜想朱皇帝一定会采取保密的办法,不让欧洲钢铁业发现这个奥秘。

  “事实上,兰芳行已经在欧洲和美国申请了贝色麦转炉的专利,并且在英国和法国设立了出售贝色麦转炉的分公司。”

  只是,这些工作进行的都有些缓慢,市场推广也很不好。截至1853年7月,贝色麦转炉在欧洲的销量仅仅只有10台,而且一台也没有交货。

  “真的吗?那我可得代表法国的钢铁工业向您说一声谢谢了。”公主莞尔一笑,含情脉脉地看着朱皇帝。她已经把钢铁抛到了脑后,因为她真正的感兴趣的是卡迪亚(珠宝)和英俊潇洒的男士。眼前的这位中国皇帝不仅不丑陋而且相当俊朗,充满着东方的王者之气,又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很显然是个值得交往的对象……

  朱皇帝也笑眯眯地道:“应该说谢谢的是我,公主殿下,您可是为了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