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99章 独辟蹊径桃花源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只能不断的扩散出去。

  吕宋本岛,最好的地当然是新旧金山两城,有优良的港口,有肥沃的平原,然后就是中央平原了。

  再接着是吕宋本岛的沿海几处有港口的平原,雁城、黑沙以及宁远等。

  至于山区,暂时还只是建立了一些驻兵据点,或是一些矿点。

  至于外岛,也只是先挑最肥的那些有优良港口的河口平原地带先占了,其它的慢慢来。

  现阶段,甚至很长一段时间,秦家面临的问题都是地广人少,土地到处都是,缺的都是人。

  秦家仅一个吕宋中央平原和宁远河谷平原,就不比关中平原小了,虽说吕宋处于海上,风暴多发,但这边天气好啊,不说一年三熟,用林邑稻种,一年两收是没半点问题的。

  每年受台风影响,收获会有些损失,但雨水充足,简单的修一下水渠,那的土地也远比如今的关中平原强上许多。

  不过秦琅对吕宋的定位,却并不是农业。

  粮食种植这块,他只要求能够自给自足就够了,他一手制订的农业政策里,对于所有的农民、地主们只有一条红线,就是不管拥有多少田地,必须得种一定比例的粮食。达到相应规定比例内的粮食种植后,剩下的田地才能任意种植其它作物。

  这条主要是保障粮食安全问题,避免大家都去种桑、麻等经济作物,导致吕宋到时粮食都还要进口,万一被卡脖子,那可非常危险的。

  其实出这规定也是没办法,种粮食不赚钱,中原粮价非常稳定,国家储备的粮食非常多,粮食根本卖不起价,吕宋就算直接从中原那边运粮过来,成本都不算高。

  没有特别的需求,吕宋的粮价当然也不可能高起来。

  而相对的,种蕉麻、黄麻、桑叶等经济作物,其产出其实是要高出普通的水稻收益的,就如现在中原的苏常湖杭一带,这片地区原本也属于江南粮仓,可这些年,因为苏杭等地成为了大唐的东南丝织中心。

  所以无数的当地百姓现在都争着种桑树养蚕,甚至还出现了桑基种植,田埂上见缝插针种桑树,或把稻田改做鱼塘,塘堤上种桑树、果树,塘里养鱼,然后上面还要搭羊圈。桑叶不仅养蚕,还能养羊。蚕屎又能养鱼,生态循环,相当了得。

  搞的朝廷都只能每年都三令五申,必须保证基本的粮食种植,否则唯地方官员是问。

  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钱当然也能让百姓决定种什么。

  一石稻谷的收购价还不到百钱,这样的收益远远不如种桑或养殖,那些百姓才不管万一大家都不种稻,会不会导致粮食不够吃呢。

  不过秦琅做为吕宋当家人,却必须从全局角度考虑样的问题。

  所以划下红线,手里有土地的,必须得保证一定比例的基本粮食种植,否则重罚。

  吕宋未来的定位,秦琅还是决定依托中原大陆,以工商贸易繁荣兴盛吕宋,农业只算填补,资源矿业这块是辅助。

  吕宋白手起家,必须得依靠中原。

  不仅是人口,还有各方各面。

  中原会是吕宋最大的市场,也是重要的技术、人力、材料等的来源地。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