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22章 烽火少年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呢。咱们这么多好儿郎北上,镇门关固若金汤呢。”

  聊了会,老刘扛着锄头踩着天地间最后的一丝光亮走进屯堡,一路来到了自家的小院。

  老刘家是一栋挺大的院子,虽说是茅草盖顶,竹编抹泥的墙壁,可却很宽敞,能遮风避雨,给一家温暖。

  房子前后还各用柳条围了一片地,前院里栽着一些果树,还另盖了茅房、猪圈以及鸡舍狗窝和厨房、柴屋。屋后院里则是一片菜地,一块块菜地被老刘的妻子和老母收拾的整整齐齐如棋盘,一点杂草也看不到。

  草屋低矮,可却十分温馨。

  老刘推门柴门,咳嗽一声。

  老刘妻子张氏从厨房出声,“饭做好了,就等你了,开饭。”

  老刘放下锄头,小儿子已经给他用葫芦从水缸里舀了水过来给他洗手洗脚,女儿则从厨房拿出家里备下的松明。

  暮色下。

  满是油脂的松明燃烧起来,发出一抹黄色的光亮,照亮了这个家。

  里屋的织布声停下,刘母脚步蹒跚的走出来,老刘的另两个女儿也走出来。

  男耕女织,男在外女在内,从中原移民过来,平登堡里的移民们仍然保持着这份传统。

  农忙之时,全家下地抢种抢收,平时男人负责照顾地里庄稼和上山打柴,女人们则要养蚕织布,家里人一年四季的穿着,都是自给,还要拿出些丝和布去卖了补贴家用。

  松明烛其实就是一些含油特别多的树枝伐下来后,劈开晒干,然后再绑起来充做照明之物,这种松枝油脂高烧起来容易,但消耗大,且烟多。

  可对于这些普通的百姓们来说,晚上的照明是用不起油灯和蜡烛的。蜡烛是贵族才用的起的,那是用蜜腊和一些白蜡虫屎做成的,生产不易,价格很高,一支普通的蜡烛都有数十文钱,一支蜡烛能买二斗米,这不是普通百姓能用的起的。

  而油灯费用也不低,从动物油脂到植物油,但便宜的油一斤也总得几十钱。

  所以对于如老刘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晚上是黑暗的,他们晚上一般是冬天烧一堆火既取暖又充当照明,而夏天的时候,则多是直接用点松明枝等做个火把。

  这些山上寻找来的松枝,费些功夫不用本钱。

  不是农忙时节,晚餐很简单。

  就着昏暗的灯光,一家几口人围坐厅中桌前,搭着芋丝煮的米饭,芋杆制成的芋酸菜,小儿子以前钓的鱼晒成的小鱼干泡发后煮的干杂鱼汤,还有一个野菜水煮。

  刘氏给婆婆先盛好饭,再给老刘盛,儿女们则自己盛饭。

  一家人吃饭很安静,也吃的很快。

  虽然晚餐简单,可大家却很知足,经历过隋末乱世,忍受过饥饿煎熬的老刘他们,不会浪费一粒粮食,虽然现在早已经不缺粮了,天天吃白米饭都可以,但老刘家很少吃白米饭,总会搭一些杂粮。

  不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