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四六章 诱敌深入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救兵的秦军,将处于死地。

  意识到这一点,李信头上的汗,瞬时就下来了。看来,他的不要后方的钳形攻势,刚一展开,就不得不收回来,先保住军队的安全,再徐图进攻了。

  可是有一点,李信不明白,为什么处于秦境的郢陈会失守呢?

  事情的原因出在楚国这边。

  当楚王听说秦国大军犯境后,急命大将军项燕,统军出战。

  项燕,世代为楚国将领,足智多谋,擅于统兵。如果要说名气,项燕不如他后世的孙子大,他的孙子是史称天下第一英雄的——西楚霸王项羽。后文,关于项氏祖孙项燕、项梁、项羽三人的事迹,会一一道来。

  此时,项燕领命后,急整三军,又发檄征调封国私卒,汇集了三十万大军于寿春,合力抗秦。

  项燕不愧为名将。不仅仅是能征惯战,兵法计谋也是一流。

  项燕事先通过在秦国的情报网,已经知道统军的大将为李信,发二十万兵攻楚,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首先,秦军认为楚国不堪一击,轻装急进,后方必定空虚。

  其次,主将李信年轻气盛,心高自负,喜欢冒险突进,擅长长途奔袭,好在秦王没有启用老对手王翦,对于李信,倒是可以智取。

  再次,楚国疆域广大,战略纵深足够,秦军只有二十万,根本无法占领广袤的楚国领土。只要等他们锐气耗尽,然后掩击,就能得胜。

  但这还不够,在大军应敌之前,项燕又秘密地做了件,事后看来是扭转战局的事情。

  项燕派使者,前往秦国的郢陈,秘密会见了秦国的前任相邦昌平君,约期举事。

  昌平君,芈姓,熊氏,名启,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曾经为秦王的相邦,也是秦王政的表叔兼姑爷爷。

  这些身份都不算什么,关键他是楚考烈王之子,是楚国的公子。

  当初秦楚交好,熊启入仕于秦,受封为昌平君,先后为秦庄襄王、秦王政之臣。

  当初,秦王政亲政前,曾立他为相邦,正逢嫪毐之乱,受秦王命,与吕不韦、昌文君平乱,立有大功。

  后来,秦王亲政后,昌平君受吕不韦事情的连累,秦王渐渐疏离了他,并罢了相。

  韩国为秦国所灭后,将韩王安转移到已经被秦国攻占的前楚国首都郢陈。

  又一年,原韩国都新郑反秦,被及时扑灭。为此,秦王派昌平君前往郢陈稳定局势,也利用其楚国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抚当地楚人

  昌平君被贬郢陈后,心中一直不平。恰恰逢秦军攻楚,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中的怨气,已被凛然的报国之志所取代。

  昌平君向来与楚国贵族来往密切,尤其与项燕交厚。

  今见项燕派使者来,见书后,自然满口应允,回书约期起事,配合西向楚军,切断秦军的后路,将二十万秦军,尽歼灭在楚境内。

  注1:私卒:是为王公和贵族服务的武装力量,是楚国贵族的宗族亲军。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子弟和大贵族在自己所封的食邑上各自拥有武装,这些武装不属国家编制,故称“私卒”。贵族以私卒听从楚王之命出征的形式,作为向楚王纳赋。私卒多以各自宗族的子弟为兵员。

  注2:县师:是楚国的地方部队,主要部署在楚国的边境地区,多属楚在中原灭国所设县地区的武装力量。县师由县公统率,由楚王亲自调动,县师的任务是防守边境,并配合国家的军事行动,是春秋时期楚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已纳于楚国统一的常备军中。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