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2章 沛公的眼光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闻,在他身上发生了那么多奇异的事情,难道是巧合么?”

  “前几天,我和曹参为了这事,还进行了占卜,结果也是指向刘邦,所以,没有人比刘邦更合适的了。”

  刘邦还待推辞,众人早已将其让到正位上坐定,坚持要立他为首领。

  于是,刘邦不再推辞,当即走马上任,担任沛县令。因张楚国的关系,且近楚地,沿袭楚制,称为沛公。

  这一年,刘邦四十八岁(相当于现在人六十岁左右的样子)。

  至此,刘邦终于完成了从一介布衣,到起义首领的转变,正式成为起义军中的一支。

  对此,史学家说,萧何、曹参等都是文官,看重身家性命,怕事情不成,秦朝会诛灭他们的全族,所以都推让刘季。(注2)

  但这也许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即使萧何等人想当首领,芒砀山跟着刘邦出来的那些人,会答应吗?

  更何况,熟悉法律,弄个文案,讲究个官场世故,做个能吏,是萧何、曹参的长项,而造反这件事情,若不是县令以死相逼,两人有多大的动能,敢于率先起义呢?

  依笔者看来,刘邦之所以能成为一方起义领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胆色,刘邦的胆量大,遇事不怕,如果有根能够着天的棍子,他都敢把天捅破了。

  二是有胸怀,凡事看得开,豁达大气,不拘泥小节,不斤斤计较,这样的人容易服众。

  三是敢于担当,从丰西泽释放所有役徒那一刻起,刘邦就选择的勇敢地承担下来,大不了去落草为寇,这种担当,是众人的依靠。

  四是有准备,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刘邦准备好了。以前的吊儿郎当也好,沽酒戏耍也罢,都不影响他蛰伏草莽时的洞察力,抓住天下大乱之机,乘势而起,这是一种领袖的智慧。

  最后一点,刘邦身上有着天生的造反精神。

  从之前的经历看,刘邦经常是不按常理出牌,不循规蹈矩地做普通人,几乎时刻都在与现有的一切进行对抗,这种精神,也恰恰在这普遍造反的时节,体现出价值来。

  所以,刘邦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应运而生。

  当下,刘邦即了沛公位,在沛县衙门的庭院里祠黄帝、祭蚩尤,又用牲的血衅鼓旗(注2)。

  因刘邦所杀蛇是白帝子,杀者为赤帝子,所以红色就是起义军的吉祥色,所有旗帜皆为赤色。

  这里就又体现出刘邦的大智慧。

  为什么祭祀黄帝和蚩尤,黄帝和蚩尤是华夏的共同始祖,黄帝尚“土德”,蚩尤为战神。

  而刘邦假托是赤帝子,也就是炎帝的儿子,所杀蛇是白帝的儿子,所以,一开始,刘邦对起义的未来,就有了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那就是“天下。”

  刘邦既是赤帝子,也就是“天选之子”,自然是以取得天下为己任的,而不是仅仅当这一县的沛公,更不去借什么六国之后的名。

  在这一点上,陈胜的假托扶苏和项燕之名,包括刘邦曾经追随的张耳立赵歇,项梁后面的立楚怀王,都是短见之举;甚至后来楚怀王从一面旗帜,变成了项羽巨大的政治包袱,成为压垮他人设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刘邦,从这时起,目光已经穿破层层战云,越过诸侯纷争的迷雾,瞄准了秦始皇空下来的那个宝座。

  注1:衅鼓旗:古代战争时,杀牲口以血涂鼓和旗行祭。

  注2: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史记》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