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0章 殷王又降汉了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思立即投降汉王,不得不发兵迎敌。

  一场交战,殷军敌不过汉军,徒折了几千人马,败回朝歌。

  韩信带军进逼城下,麾众围攻,司马卬亲自督战,率将士守城。一面遣人驰报项王,乞求援兵。

  城外汉军围城七日,司马卬忽见汉兵逐渐撤围,晌午过后,竟然全部撤尽,不留一人。

  司马卯料想,汉兵无故退去,一定是项王的援军到了,于是,开城门亲率城中将士追赶。

  约跑了三十多里,未见汉军一兵一卒,天色已到了傍晚时分,正好来到一片山林之地。

  司马卬担心汉军有埋伏,吩咐停止追击,收兵回城。

  话音未落,林中几声号角响起,左右两侧早已闪出两员汉将,各带精兵,来攻司马卬。

  司马卬不敢恋战,往后便退,部众慌乱,多半弃甲抛戈,跟在后面往回奔逃。

  司马卯策马急奔,只恐汉兵赶来,恨不得一步奔入城门。

  好不容易到了城下,猛见一汉将据住吊桥,大声喝道:

  “司马卬往哪里走?快快下马受缚,免得一死!”

  司马卬魂飞天外,想要再择路逃跑,又担心后面追兵赶过来,再说自己实在不知往哪里跑。

  没奈何,司马卯硬着头皮,挺枪与汉将接战,才经三个回合,已被那汉将用刀格住枪,轻舒左臂,把司马卯擒下马来。

  等到后面殷王的部众跑到跟前,司马卬早已做了俘囚。

  正在慌乱之际,那汉将厉声喝道:“殷王已被擒,尔等不投降更待何时?”

  众将士一见,只好纷纷丢弃兵器,匍匐桥边,乞降求生。

  究竟这吊桥边的汉将是谁?正是汉军大将樊哙,埋伏林中的两员汉将,就是周勃、灌婴。

  这三员战将带军分头埋伏着,都是韩信所授的密计。

  韩信料定司马卬守在城中,必定向项王求援,如果外面的援兵赶到,里应外合,反而陷于两难境地。

  所以,韩信想出了这计诱敌的方法。先假装外援到了,佯为撤围,暗中令樊哙绕回城外隐蔽,周勃、灌婴退到三十里外的树林埋伏。

  为的是诱使司马卬来追,正好前后截杀,擒捉殷王。

  果然,司马卬贪进中计,被樊哙活捉到手,献至汉王面前。

  汉王随即令人解缚,当面宽慰,司马卬拜伏地上,自称愿降。

  当下,汉王带领将士,偕同司马卬入城。

  城中兵民,见司马卬已归顺汉王,自然全体投诚。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殷王司马卯不得不再次做出墙头草动作,投降汉王,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这件事,本身倒没什么。天下动荡,诸侯之间,无非是选边站队的一个过程,尤其对于那些地盘小,战斗力弱的诸侯,也只能如此。

  但到了项王这里,却不这么想。

  但陈平的问题,倒不在于项王怎么看待诸侯的倒戈,而是项王要追究这件事的责任,将罪过归结到前次带军收服殷王的将领身上。

  在项王的概念里,要收服就一劳永逸,就像对齐国那样,一律屠杀、坑埋,让这个地方不再有反抗的力量,或者重新背叛的能力。

  而对于殷王,刚刚接到陈平他已降服的捷报,不到一个月,又告诉项王,殷王又降汉了。

  这口鸟气,项王无论如何也受不得。

  眼下城阳还在抵抗,暂时拿不下来,汉王远在武关,项王也鞭长莫及,但拿自己的部属开刀问罪,这总可以吧。

  项王一怒之下,命令追究前次参与降服殷王部将的责任,杀无赦。

  【作者题外话】:为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