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章 庄子即吾师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立即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挪回洞口石板,回到硕大的石床上,面无表情地在一团蒲草上盘腿打坐。

  陈平不禁深深地给赤松子鞠了一躬,转念一想,这礼节好像不对,于是,重整衣袍,给赤松子深深的一揖。

  作完揖,陈平方道:“想不到师尊是庄子的门生,能拜您为师,也是在下莫大的荣幸了。”

  “不必拘礼,足下的来历,吾已了然。你且坐下,为师与你慢慢道来。”

  陈平见说,心里涌起无边的好奇。

  早就听闻道家上士能参透宇宙天地,洞察世上万机,正好借此机会,试探一下面前的赤松子是否知道自己的来世今生,也好验证一下道家的功力。

  想到这儿,陈平敛容正色,端端正正地在赤松子对面,盘腿打坐下来,洗耳恭听。

  “说起来,吾与足下师徒之缘,幸全赖吾师之言。”

  “师尊是说,庄子师祖,知道我?”

  赤松子点了点头,“师祖早就预言过足下的出现。”

  陈平那双炯炯的大眼,霎时瞪得更大了,若不是有眼眶阻碍,瞬间都能像他小时候玩的玻璃球一样,弹射出去。

  赤松子目不暇视,娓娓道来:“为道者,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君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

  见陈平有些茫然,赤松子改为较浅显的亦文亦白道:

  “道家,不像世间传说的那样,清静无为,无所事事。道家讲究盛世归隐,乱世出山济民。妙在无为和有为之间的转化。”

  “当太平盛世之时,道家多隐在山林、城郭、市井,不求闻达,不显声名。譬如治世,往往与民生息,无为而治。”

  “先祖老子当年出函谷关,关令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随后隐匿声迹,以不求闻达为要旨,讲的是要顺天应时,自然而然。”

  “而当乱世之时,道家就要担负起济世救民的责任。就像申不害出山,韩昭候任命他作宰相,执政十五年国家安定,政治清明,军队强大,无人敢犯。韩非子好刑名法术学问,提倡的依法治国,连李斯都嫉妒他。这两人都是遵循‘黄老’的济世准则,无为化有为,实则顺天道,济现世。”

  “师尊,那师祖是怎么说起我呢?”陈平听得似懂非懂,更关心庄子关于自己的事情。

  “说到乱世,还要讲师祖婉拒楚威王请他为相的事。庄子面对楚国使臣的厚金,笑道:‘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说的是师祖不为名利所动,不愿最后成为君王砧板上任意屠宰的肉而已。”

  “师尊说的可是‘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或者‘伴君如伴虎’。”陈平想起了历史上诸多皇帝大杀功臣的事情。

  赤松子颔首:“每个君王,都像龙,脖子底下都有逆鳞,一不小心,触碰了逆鳞,就是死期了。这也是道家之士不愿出山为仕的根本原因。”

  “师祖虽然不愿出仕,是预见到不久天下将归于一统。这是天道,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为。”

  陈平知道赤松子所言,是不久即将发生的秦统一,而庄子竟能在五十多年前预见,可见功力之深厚,好奇之后,不免肃然起敬。

  赤松子话锋一转,“就在一统之后,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继位者乱纲纪、行酷法,使天下之民惨遭涂炭。黔首纷纷揭竿而起,而足下将在其中起决定作用。”

  “我,起决定作用?”陈平满脑子的问号。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