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章 帐前献策(二)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城池防卫之术,大将军阁下想必早有准备。比如:城墙上,多设抛石车,遍布强弓弩机,消灭射程之内的敌军;城墙前沿多设‘冯垣’和‘拒马带’,消灭城下几十米之内的俯射死角,后面多伏硬弩,百步以外,任他辱骂咋呼,我自岿然不动,进到百步内,弓弩攒射,形成百步内箭雨死亡区,最大限度射杀秦军。”

  “城上多准备滚木礌石,沿墙多备锅釜,多烧热汤沸水,秦军一到城下,沿墙倾泻而下。”

  “如敌登城,组织标枪队,一律标枪伺候;架云梯者,由云铲、长矛队顶上捅刺,攀援城墙者,长剑、弯刀剁手。如此远、中、近结合,立体防守,我大梁城高墙固,秦军纵有百万,又奈我何。”

  “另外,我们可利用汴河穿城而过的特点,在河道上设置多重机关,防止秦军偷袭城内,又可以在适当时候,组织敢死队、夜袭队,伺机出城,偷袭秦军营寨,斩杀敌将,动摇秦军军心。”

  公孙敖听到此,已频频颔首。

  陈平转向相国魏陉说道:“全民皆兵的另一个层面,就是全民习射。”

  相国魏陉不由得眼睛瞪大:“全民习射?”

  只听陈平说道:“对,而且是踊跃主动习射。”

  相国:“踊跃、主动习射?”

  陈平:“很简单,一曰奖,从即日起,可号令城内所有男丁博籍者,每人皆操弓,每日必射箭,每个里社、乡、亭,每天组织射局比试射箭,守城之日,射局不止。”

  “射者百步外,十箭**中五次以上红心者,赏金;三次红心以上者赏银。凡是得金银者,全部交给大将军编入守城队伍。”

  “二曰罚,自即日起,凡是有普通纠纷和争讼的官司,双方各执一词,无需裁决,一律凭射箭结果决定输赢。”

  “争讼者每人各射一箭,射不中者输,射中者为赢,无须再判。这些乡里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再耗费人力裁决,又能改善民风,这样,人们为了赢,都将努力习射,择优异者,编入守城军之列。”

  公孙敖此时,不禁手拍案几道:“此计甚妙。如此,守城兵员不缺了。”

  相国尉陉也颔首道:“是个好主意,真乃全民皆兵的妙计。”

  陈平接着说道:

  “秦军依靠强大的锐卒,企图以攻下大梁一城,实现灭魏国的目的,我们就给他来个全国参战,全民皆兵。”

  “只要各个城池都以大梁为例,奋力抗秦。这样,别说他十五万大军,就是百万大军,又能耐奈我魏国何?”

  “这就是战略上的‘持久作战’和‘全民皆兵’,有此二策,大梁何忧?”

  相国手捋须髯,喜上眉梢。

  公孙敖面色愉悦,似乎心里有了底,继而问陈平道:

  “如你所说,大梁可保。那停止开赴大梁的武卒,将如何处置呢?”

  陈平心中稍定,接着说道:

  “禀大将军,这些武卒,却有大用,这就是我所献计策的第三计:‘各自为战’。”

  “外部武卒,以城、郡或县为单位集结,每城郡派一名善战的万人将做统帅,以武卒为基础,以城为据,就地补给,就地武装,组建规模在万人左右的军队,当然,人数越多越好,这样下来,魏国最少将组织起十几支万人的部队。”

  公孙敖点头:“这每城郡万人的军队,怎么各自为战呢?”

  公孙敖的意思很明显,万人军队,面对动辄十万计的强大秦军,几乎是没什么抵抗力的。

  陈平见问,不慌不忙地答道:“这些军队,原则上要听从大将军的统一号令,但在行动上要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噢?”

  ‘统一号令’令公孙敖心里很舒服,毕竟他是魏王任命的国家军队的统帅,但‘行动自主权’又是什么鬼?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