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帐前献策(三)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派出小股精锐骑兵,在攻城敌军的外围偷袭、夜袭秦军,就像麻雀一样,频繁攻击骚扰秦军。”

  “这一行动,授予诸郡之将充分的行动自主权,不必请示,灵活机动,根据地利和战场时机,各自为战,以消灭秦军有生力量为主,以疲惫秦军为目的,互相配合,使秦军顾此失彼,疲于应付,无处发力。”

  公孙敖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好计策,秦军大规模军队,想打也无处发力。”

  陈平接着道:“对于秦境距大梁的沿途各城军队,命其开展游击战,要日夜袭扰秦军的运输线,使秦军每运送一粒粮食,一只秣禾,都要付出代价。”

  “主要目的:断敌运输线。以山为要,利用地形地利优势,不断袭扰、甚至彻底切断秦军粮道,使秦军粮草接济不上。”

  “无论什么战将、再厉害的军队都要向粮草低头,一旦切断秦军粮草,军队很快就会陷入极度混乱的状态。”

  “就拿秦军后期保障能力来说,运输一石粮食到前线,需要消耗十乃至几十倍的成本,我们反复袭扰反复切断,必将极大增加秦军的后期保障困难。秦军,虽然战力恐怖,但后勤恰是他的弱点。”

  “以长平之战为例,其实秦军不是胜在离间赵王以赵括换廉颇,秦军偷换白起;也不完全是秦军的诱敌深入战术,最终之所以秦国战胜,实则胜在军粮上。”

  “长平之战持续了三年,到了后期,双方的后勤压力都到了极限,临阵换帅、急于出战也是赵国支撑不下去的表现。”

  “而秦王听说赵军被围在山谷里、粮草被断,但又无法一举消灭赵军。为了支援秦军,增加粮草供应,秦国甚至不惜实行赐民爵一级,动员国内十五岁以上劳力奔赴长平运送粮草。”

  “战场上的大军就像一只风筝,没有后期粮草的保障,战争局势马上急转直下。”

  “最后,粮草决定了长平之战的结局。说白了,赵军是被饿的不行了,才放下手里的武器。”

  “后来赵军的投降以及被坑杀,其实都是后勤补给不足造成的。因为秦国也处于崩溃的边缘,几十万降卒的吃喝,是个巨大的麻烦,否则白起也不会坑杀投降的赵兵。”

  “所以,断敌粮草,是本次大梁保卫战的决胜关键所在,有请大将军,严令沿途各城郡之将,务必坚决贯彻执行。”

  陈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好。”

  公孙敖待陈平说完,忍不住喝了一声彩。

  相国魏陉喜笑颜开道:“想不到陈平君有如此退敌良计,实乃大将军之福、魏国之幸啊。”

  公孙敖道:“老夫粗鲁刚直,适才唐突冒昧,还望陈平君莫要见怪。”

  陈平起身相谢道:“承蒙相国大人、大将军能容在下畅言,感激不尽,如能为保大梁存魏国,略尽绵薄之力,实是愚下平生之愿。”

  相国魏陉续问道:“陈平君似有余计,还未尽言,敬请道来。”

  公孙敖忙道:“还望陈平君言无不尽。”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