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王贲的攻城计划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王贲的大军随后到了。

  战车、骑兵率先,步兵随后,一时间,各营迅捷行动,秩序井然,安营扎寨。

  王贲命左右军,各派出百名斥候,将警戒线放出五十里以外。

  这是王贲一贯的谨慎之策。

  凡到一处,安下营寨后,四面必放远哨警戒。而近处,更由左、右军和后军,各安排骑兵斥候,在二十里内反复巡逻。

  将军们各领命驻扎,就地磊土夯木,占领附近高地建设瞭望塔,修建营盘工事。

  王贲与蒙恬简单了解了一下周边的情况,随即吩咐按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的阵势列营。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旦与魏军在城外交战,先立一个基本营盘,待大梁城内做出反应后,再行变阵。

  其实,王贲最希望魏军倾城而出,在城外与秦军决一死战。

  据他掌握的情报看,大梁现有武卒五万余,以这样的兵力,即使是武卒鼎盛时期,王贲现在手里的十五万秦国锐士,也不见得输给对手。

  何况,现今的武卒,没有了吴起这样的名帅统领,一旦交战,分分钟钟被秦的锐士碾压。

  战国时期,论武力强大,诸侯列强先后出现了四支战无不胜的部队,按照时间顺序是,赵边骑、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而秦正是靠锐士,所向披靡,实现了统一全国。

  说起“锐士”,乃是秦国司马错在魏武卒的基础上,进行了彻底的军事改革强化。首先要通过体能测试,全副甲胄、持戈戟、配短剑、匕首和牛皮盾牌,总计约八十余斤。除此,还要进行技能测试,考核使用各种兵器的搏斗能力,考验各种阵式结阵的团队作战能力。

  秦“锐士”上马能斩赵边骑,下马能击齐技击、能敌魏武卒,类似于现在军队中的士官,是全能士兵的标志。

  《荀子》曾曰:“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说的就是秦锐士的战斗力,冠绝天下,作战勇敢,士气高昂,成为秦军攻坚克难的主要力量。

  除了能碾压,王贲如此布阵,也不担心城内的人逃跑,如果都跑出来,正好可以纵兵屠杀。

  至于其他救援军队,王贲知道,以楚国和齐国现在的处境,出兵救援的概率也不是很大。

  所以,王贲命令先布个基本的四方阵再说。

  趁着三军结营,王贲携着手下左、右、后军大将章邯、蒙恬、辛胜,带着百余骑护卫,来到距城四五里的地方,实地勘察地形城防,观敌瞭城。

  正瞭城之际,阴了一天的雨,终于也下来了。淅淅沥沥,连绵不停。

  瞭城回来,王贲命军司擂鼓,召集各军部将,来中军大帐议事。

  各军将领闻鼓声,迅疾到来。

  王贲升帐,当中坐定,检点各军到达情况。

  各军依次报告军队到达和安营进展。唯有后军辛胜报告,粮草及大型辎重车马,尚拖在二十里之外。

  王贲命辛胜派兵将去接应。

  随后,王贲召开抵达大梁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谋划排军布阵。

  王贲吩咐各军,三日内只做休整,整理军备器具,不做攻城。三日后试探性攻城,了解守城魏军的实力和部署。

  大军实行围三缺一,放开东城门,只在东城外十里,预先埋伏一支五千骑兵锐卒,逢魏军出逃,即行赶杀。

  这样的围城策略,也是王贲的心得。如果四面围定,城内只会死战,而留下一条出路,可以增加在运动战中歼灭敌军的机会。

  左军蒙恬负责攻北城、西城,右军章邯负责攻南城,警戒东城,辛胜做为后军和预备队,随中军在西城外驻扎。

  布置已定,王贲对众将道:

  “我等奉秦王命,千里伐魏,军有常法,违者刀下无亲,勿致后悔。”

  “各营寨要严明纪律,小心堤防夜里敌军偷营,如有怠慢,折了军中锐气,当斩不饶。”

  “喏。”各军将各自准备去了。

  注1:狼烟,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