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〇一十六章 走关系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傅松道:“30%不能再多了,别忘了,我也一分钱都不拿。”

  “啊?”季霍米罗夫第一反应就是不信,你不拿一分钱,为什么还要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不过,下一刻他又信了,因为他知道,这笔钱对别人来说是笔巨款,但对傅松来说,却是微不足道。

  刚才他是按照莫斯科的惯例和传统,主事人先拿走三成,剩下的七成中,至少五成用来打点关系和上供,剩下的不到两成再分给下面的人。

  傅松不拿那三成,如果他们还那那么多,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了。

  想到这里,季霍米罗夫道:“傅先生,那就三成,谁要是有意见,让他们来找我!”

  傅松终于满意了,老子养你可不是白养的,如果不能帮老子解决麻烦,老子不介意换个人。

  苏联解体后,如何进行经济改革成为了俄政坛上新的斗争焦点。

  随着价格放开以及私有化运动的展开,围绕经济改革的方向、方法等争论越发激烈,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尼古拉耶维奇的小圈子发生了分裂。

  但无论总统与副总统、政府与议会如何争论,“私有化”几乎成为了政治正确,谁敢否认“私有化”,谁就会成为所有人的公敌。

  苏联解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尼古拉耶维奇承诺提供经济援助搞建设。

  俄联邦作为一个能源大国,而且人口比美国少,尼古拉耶维奇天真的以为,资助的美元一到手,俄联邦“转身”就会成为发达国家,但现实却狠狠地抽了他一耳光。

  1992年1月份还未结束,卢布大幅贬值,民众生活每况愈下。

  至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承诺的经济援助确实有,但经济援助都有附带条件,有些条件不仅苛刻,甚至带有丧权辱国的意味。

  尼古拉耶维奇只有放弃很多国家利益才能得到,而且这些经济援助也并非一次性到位,而是像“挤牙膏”似的,今天表现好了给一点,明天主人觉得狗做得不好,就不给,后天狗又听话了,就再赏点。

  所以说,尼古拉耶维奇的日子并不好过,整日里困坐在克里姆林宫,被国家糟糕的经济形势搞得焦头烂额,同时还要迎接以哈斯布拉托夫为代表的议会反对派挑战。

  他老人家难啊!

  在这种情况下,季霍米罗夫就显得更难能可贵了,毕竟他能帮尼古拉耶维奇先生搞到美元。

  有了美元后,尼古拉耶维奇才能重施旧伎,用美元在议会里拉拢收买议员,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地位。

  大把大把的美元撒出去后,季霍米罗夫得到了应有的汇报,如愿以偿地进入俄联邦国有资产委员会。

  季霍米罗夫这个位置实在太关键了,国有资产委员会是“私有化”的大本营,他即便不是主任或副主任,也能在其中施加不小的影响。

  他虽然未能拿到国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