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八十七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联科学院院士的待遇相当不错,就比如这座由苏联政府提供的二层别墅。

  一楼客厅的墙壁都用浸染的柞木包上,大厅挂着怀抱婴孩的圣母像,画框是意大利做工的大理石框。

  餐厅装有老式不透明水晶玻璃吊灯,墙上挂着高脚盘和大碟子,雕花的酒柜一直顶到天花板。

  通向二楼台阶的墙上是风景画,台阶末端通往二层的墙壁用巨大的法国织花壁毯包裹着。

  一层和二层都是大理石壁炉,两个墙角的窗户镶嵌着柔和的彩色绘画。

  这仅仅只是苏联院士的住房待遇,而苏联院士的职务月薪大概在1000-1500卢布,甚至比戈地图的职务工资(900卢布)都高,而部长和州高官的工资只有500-600卢布。

  在职务津贴方面,部长每月不超过350卢布,科学院院士为300—500卢布。

  除了住房、工资、津贴外,苏联政府还为科学院院士们提供了其他优越的物质条件,包括优厚的酬金、特酬金、奖金、稿费、养老金、特许外汇、特需商店、专用食堂、专用交通工具、子女入学的特殊照顾、去世后优厚的抚恤金等等。

  所以说,在苏联当院士还是很舒服、很滋润的,但问题是,那都是老黄历了。

  最近这两年,尤其今年以来,即便是巴洛夫院士,生活水平也是大幅下滑。

  卢布被官方强制锁死汇率,至今表现得异常“坚挺”,但实际上黑市上卢布牌价跌得惨不忍睹,没有充足的生活物资供应,卢布汇率就算是一柱擎天,物价该飞涨还是要飞涨。

  要不是季霍米罗夫隔三岔五的接济,只靠巴洛夫一个月的工资、津贴,恐怕根本过不上每天都有酒喝的日子。

  巴洛夫1941年卫国战争开始后不久,便被动员进入军医大学,三年学成后,以医士的职称毕业,在战场上呆了一年,1945年底复员,几个月后成了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的学生。

  巴洛夫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他的这一生跟苏联的命运牢牢地绑定在一起。

  傅松并非第一个招募他的人,在今天之前,德国、美国的人找过他,他们给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厚,不过却都被他坚决地拒绝了。

  但这一次,巴洛夫并没有马上拒绝傅松,而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二锅头,咣咣咣地倒进嘴里,擦去大胡子上的酒水,道:“我已经老了,用你们的中国话说,故土难离,不过我有很多学生,他们都还很年轻……。”

  “我要,有多少我要多少!”傅松忙不迭地道,不过还是不死心地问:“巴洛夫院士,那您呢?”

  巴洛夫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喃喃道:“我要留在这里,我不能走,我要陪着阿加塔……。”

  季霍米罗夫小声道:“我母亲去世十多年了,他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