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96章 新式火炮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炮数目极为有限,而买家的购买热情又非常高,先卖给哪家似乎都不太公平。所以从1631年开始,每年的野战炮销售都是采用竞价方式,以每月出货以五门为限,排出一年的交货期分批竞价,每个月的出货由价高者得,而且只有六磅炮一个规格,并没有什么挑挑捡捡的余地。

  想要在第一时间将先进的海汉火炮装备到自家部队,那么必然就得出高价竞拍了,而财力没那么雄厚的买家,就只能等几个大主顾买完之后再做打算。当然了,也并不是排到后面价格就能便宜很多,对于有钱任性的大主顾来说,每个批次都参与竞价才是拉低购买成本的最佳方式。而海汉又有意不对每年参与竞价的次数作限制,所以基本上一年下来十二个批次的野战炮销售都会有一个相当不错的业绩。

  在1631至1633年福建海峡战事最为紧张的那段时间中,许心素为了尽快强化自家军队的武装,不惜下重金竞购野战炮,单价最高时甚至已经超过万元,比同级别的城防炮价格翻了三四倍之多。也正因为如此,买家对海汉的供货能力一向都不太满意。

  其实海汉的销售策略简单说就是一种饥渴营销,有意控制供货量来调控供求关系,人为地制造出供不应求的行情,并以此来影响最终的售价,达到加价销售的目的。拍卖供货看起来似乎很公平,但实际操作中产生的高额附加值远比海汉自行调高价格还要更厉害,而且很容易营造出竞争态势,各个买家头脑发热之下,自然就更容易喊出高价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为了省钱省事,自行用城防炮改装成野战炮的做法,但自行改造的山寨货与正版的性能差距实在太大,在城池攻防战应应急还凑合,要拖着城防炮南征北战就不太现实了。所以对野战炮的需求并没有因为城防炮的销量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海汉兵工今天向各方人士展示的这几门野战炮分别是三磅炮、六磅炮、九磅炮和十二磅炮,至于口径更大的二十四镑炮和专门用于轰城的48磅巨炮,根本没有外销计划,就没有被列入到展示中了。

  不过观众们也拿不准海汉这次亮相的火炮是准备外销,还是跟往常一样,只是拿出来吊大家的胃口,看过之后才宣布都是非卖品。因此观众都表现得比较冷静,并没有刚才试射步枪时的那种热情。

  不过这时候颜楚杰却走到了前面,从侍卫手里接过铁皮喇叭,对观众们说道:“各位,今天我们在这里展示的四种火炮,都是接下来会被列入到外销武器清单中的型号,所以有意购买野战炮的各位买家,请务必仔细观看接下来的炮击演示。至于更具体的性能参数,我们稍后会发放书面资料给各位参考。”

  观众席上顿时一片哗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