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91章 谈判结果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亚一个多月的荷兰使团赶走,也算是省下了一笔不必要的日常开支。另外腾出来的那栋别墅也要立刻派上用场,最近抵达三亚的外地客商太多,不管什么档次的接待场所都已经开始告急了。

  1631年10月10日,范隆根率领的东印度公司船队终于离开了三亚港打道回府。在出发之前,范隆根等人获准在外交人员的陪同之下,游览胜利港和景观大道附近的商业区。而他们也终于得偿所愿,亲眼见识到以往在大明商人口中所称的“南海第一港”究竟有多大的排场。

  毫无疑问这里的商业气氛远远超过了巴达维亚,鳞次栉比的商铺和码头上不见首尾的商船船队,让见多识广的范隆根也叹为观止,他认为只有阿姆斯特丹这样的黄金港口,才能与三亚的繁荣状况相提并论。

  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是欧洲的航运和资金流动的中心,大量的商船从这里发往波罗的海、北美洲、非洲及遥远的东方,全球贸易网络的基础可以说就是由这里开始发源。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持有人中,阿姆斯特丹的商人就占了多数,这里也是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出现的地方。即便是在现今欧战打得火热的时候,阿姆斯特丹的繁荣也依然没有受到战争的太大影响,仍然保持着欧洲经济中心的地位。

  而看过胜利港的状况之后,范隆根也意识到海汉人的营建能力有多么可怕。阿姆斯特丹从14世纪被授予城市资格,到17世纪初成为欧洲经贸中心,用了近三百年的时间才建成了这座伟大的港口城市。而海汉人来到这里才不过几年时间,就已经发展出了一座繁荣如斯的城市,尽管这里的城市规模还远不及阿姆斯特丹,但只要想想这个小城市短的可怕的发展史,就让范隆根忍不住心生警惕。如果给海汉人十年、二十年以及更长的时间来发展,那么这里会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什么样?

  登船之前,于小宝一句有意无意的话再一次重击了范隆根:“像三亚这种规模的港口城市,在这个岛上至少还有另外两处在建。”

  于小宝所指的自然是北边的琼州府城和儋州,那两处的自然条件也的确不差,假以时日发展成区域商贸中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范隆根显然理解有一点偏差,他认为于小宝所说的另外两处是已经达到了三亚这样的城市规模,对于海汉的实力估计不得不又上调了一个台阶。

  范隆根心里还是很庆幸这次能够出使海汉,如果不是亲眼来这里看到三亚的状况,任谁都很难相信那些水手之间的传闻,说什么三亚的海汉人富得流油,钢铁多到用不完以至于拿来造大铁船放在港口当摆设,岸防炮台修得漫山遍野光是大腿粗火炮就有上百门等等。真正到这里看过之后,才知道传闻中的荒谬场景居然都是真的,而且并不能完全形容出这里的强盛,光是胜利港东侧军用码头停靠的那一整排战船,就让范隆根看得胆战心惊——从中抽出任何一艘来,吨位都比他自己船队里的旗舰要大出不少。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