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一节 石鼓书院(一)_三教九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儒教四大书院之首的石鼓书院因建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石鼓山上而得名,《山海经》记载:石鼓山山势青圆,四面凭虚,山体纯石无土,其状若鼓;山下湘水浪花击石,其声若鼓,是以得名,有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三者“朱陵洞天”便位于其中。

  天下洞天福地,无论是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还是七十二福地,传闻皆有一定鼎风水,聚集灵气之地,如嵩山少林寺的达摩洞(司马洞天),云山派的阴阳石等等,不过这种定鼎风水,聚集灵气之地夺天地之造化,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而成,非有缘者不能见之,非有缘者不能占之,因此洞天福地虽多,然真正赖以成事的名门大派却不多。

  云山派不过在洞天福地中排名倒数第四,但是因为云山派卢生祖师爷发现了阴阳石所在,所以云山派借得阴阳石之风水灵气,在修真界传承千年,也曾赫赫声名。

  相传石鼓书院便是因为其祖师爷唐代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院士)大儒李宽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朱陵洞天”所在,将石鼓书院依朱陵洞天而建,占尽朱陵洞天之风水灵气,所以石鼓书院才人才辈出,修真界少有比拟者。

  苏媚听得空气中无处不在的鼓声,咋舌道:“这么大的声音,以前的那些石鼓书院的学子们如何能安心读书啊?”

  “石鼓书院学的是孟子之儒,你见过孟沛那人便知道,若孟沛专心起来,当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言书’的。”

  李易笑道:“儒教修炼讲求入世,说是什么‘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看不惯道教与佛教的寻找一清净之地出世修行,或许这漫天的鼓声还更能助长那些学子们的修行呢?”

  苏媚听到这里,突的眼珠一转,吐出香嫩小舌,朝着李易做了个鬼脸,道:“你们云山派不是半道半儒么?那要怎么修行,是出世,还是入世!”

  李易想也不想,回答道:“于小道而言,最好有两个住处,一在红尘闹市,一在深山远林,寂寞了,便来红尘闹市访家拜舍,潇洒一回;厌倦了,便去深山远林青灯古佛,静坐修身。”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