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8章天上掉了个沙福林_大明之太孙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甘薯,又名地瓜,又名番薯,又名红薯,旋花科植物,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

  其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堪称粮食神器!

  观其特性,高产,耐瘠无疑最动人心弦!

  手中这块其貌不扬的番薯,可是比之真金白银更加光彩夺目,更要令人激动!

  真金白银价值不菲,但是这番薯,却是可以使得成百上千万人填饱肚子,得以活命啊!

  这一块甘薯,便代表着数以万计的人命!

  在这个没有杂交水稻的年代,作物产量高吗?

  低得令人发指!

  北方小麦,据《河间志》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

  南方大米,范仲淹《答手诏陈十事》提到“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至三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即为石!

  也就是说,一个青壮男子,耕种三五十亩地,仅能得小麦一百多斤!

  换而言之,一户人家倘若想要维持温饱,若是不耕种三五十亩地,这一户至少三口人,将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而南方肥沃的膏腴之地,亩产也不过二百斤到三百斤的样子!

  即便江南之地号称鱼米之乡,亩产也不过是四五百斤而已!

  加之江南赋税一向高于北方地区,一户人家若是没有耕种出十亩水田,那结果亦是心酸无比。

  大明作物产量之低,根本养不活数千万人口,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大明帝国正在进入小冰河时期!

  中土大地从元朝到清末都是小冰河时期,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并且常年天灾不断,旱灾、冰雹、蝗灾、地震等无情天灾数不胜数!

  大明帝国从洪武初年到崇祯十八年期间,共计自然灾害高达一千一百余次,而每一次天灾发生,都对朝廷的统治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天灾往往伴随着人祸,伴随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当平民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吃不饱饭,他们会做什么?

  第一步是流民,哪里有吃的去哪里!

  第二步是乱匪,聚众作乱,劫掠果腹!

  第三步是起义,反抗朝廷的残暴统治!

  到了那个时候,无人会记得这方山河之主是汉人还是蛮夷,无人记得这个朝廷昔年做出的所有努力,无人记得这个政权初立之时那天地共贺的无上荣光!

  老子饭都吃不饱了,还做什么良家百姓,难道和朱重八的家人一样,被活生生地饿死在家吗?

  当老实巴交的百姓发现自己都快活不下去时,他们只会起义,造反!

  于是乎流民越来越多,乱匪啸聚山林,义军遍地崛起,最终朝廷无力镇压,大好河山落入他人之手,江山彻底易主改姓!

  不得不承认,小冰河时期可能不是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却在大明灭亡进程中狠狠推了它一把!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