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6章四载宽政解严霜_大明之太孙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愁,这就是他们口中的太平盛世!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土豆与甘薯,加上连年不断地自然灾害,各地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朱标还能安安稳稳地坐在龙椅之上,打造着他的秀才朝廷吗?

  在这光鲜亮丽的太平盛世背后,百姓农户依旧生活困苦,满目疮痍下皆是苦不堪言。

  真正步入这个“盛世”之人,不是大明帝国,而是那些文人士大夫,而是那些士绅豪强!

  “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朱标啊朱标,你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啊!”

  朱雄英低声喃喃道,眼神之中尽是惆怅。

  阳春二月,会试开始,计划便要发动了。

  大明新学,将会以一种撼天动地的方式隆重登场!

  与此同时,金陵帝都。

  朝堂巨头方孝孺匆匆赶到御书房,静静等着太监王钺入内通传。

  原本王钺的意思是带着这位大佬直接进去,免去通传这些繁琐程序。

  这是基于方孝孺的巨头身份,名为翰林侍讲,实为天子之师,几乎每日都会前来面圣,皇上也有意嘱咐过不必通传。

  奈何这方孝孺是个实打实的书呆子,口称“礼不可废”,非要走完这套程序,得到天子亲口同意,才肯步入御书房。

  众人皆认为方孝孺是个腐儒酸儒,但只有他心中才清楚,维护这些礼法的意义。

  跟着王钺走入御书房,方孝孺一板一眼地行礼完毕,倒是看得天子朱标很是无奈。

  “方先生,快快请起,赐座!”

  待他坐定,朱标这才略带疑惑地出言询问道:“方先生,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难道是减轻江南赋税一事出了差子?”

  减轻江南重赋,乃是朱标这位新帝即位之后,推行的第一个新政,自然有着特殊的意义,故而特别上心。

  方孝孺闻言点了点头,神情颇为凝重地开口答道:“不止如此,江南赋税过重这个问题,朝野上下人尽皆知,但碍于乃是先帝所定下的政策,故而一直不敢吭声。”

  “而今皇上推行新政已有四年,几乎推翻了先帝很多政策,不少朝中老人对此颇有微词!”

  闻听此言,朱标微微一愣,放下了手中的御笔。

  纵观历朝历代,新即任的皇帝总会对前一任皇帝的政策有所调整,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二人的执政理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朱标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他这位新帝做出的调整有些多,

  其实对先帝之后的大明天子而言,开国太祖的话就是祖训,他的政策便是先例,朱标改变这些政策要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但这位爱民如子的圣贤明君,即便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依旧选择顶着巨大的压力,毅然决然地推行了建文新政。

  如今大明天下四海升平,百废俱兴,便是最好的答案。

  朱标长叹了一声,随即含笑开口道:“方先生,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朕也能理解,不必在意!”

  他以为方孝孺今日前来,是准备揭发那些颇有微词的朝中老人,岂料后者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奏疏,郑重开口道:“皇上,这是微臣撰写的《深虑论》,适时的改变也算是遵守‘祖法’,可以为皇上改变那些不合时宜的‘祖法’提供理论依据,自此皇上不必再忧虑这些问题!”

  天子闻言大喜过望,当即接过小册子一看,更是对其赞不绝口。

  朱标早就有心大力推行新政,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个盛世,却是害怕落人口实,不得不减缓进程。

  现在有了这《深虑论》作为理论支撑,完全可以堵住悠悠众口,大刀阔斧地进行革新!

  “方先生,此次你当真是立下了大功!”

  面对天子的极力赞赏,方孝孺仅仅是微微一笑。

  《深虑论》一出,谁与争锋?!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