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难得来一次丹阳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回溯到前一天中午。

  蔡萍在接了祁镜的电话后又接到了祁森的电话,急匆匆地离开了科室。

  原本她和祁镜一样,以为祁森手里又有什么规定通告需要通报各科主任。但没想到在院长办公室里,蔡萍遇到了自己的师兄,上京安仁医院感染科大主任黄兴桦。人长得心宽体胖,戴了副黑框眼镜,一眼看去就是典型的大主任模样。

  平时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但一说到自己的专业就是唯我独尊,容不得半粒沙子。

  他自己就是国内传染病学的大佬之一,又是全国传染科第一人黄玉淮老教授的儿子,而他自己的儿子黄丹琦现在也在自己手下工作。一家三代都在为传染科事业打拼,也算一件奇事了。

  蔡萍上一次见到自己师兄还是去年在丹医大召开的传染科大会上。

  不过大家都挺忙的,就算遇到了,时间也就只够聊上两句,没一会儿就得分开。

  他这次来丹阳是为了什么?

  “有病例,国外的。”黄兴桦说话很简洁,从背包里拿了份很厚的病历本递了过去,“看看吧。”

  自家师兄什么脾气蔡萍很清楚,要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他绝不可能大老远从上京亲自赶来丹阳。当然要是他对这个病例有丁点的头绪,也不可能来找她。

  病人原本身体不错,但记录下的病历却非常厚,整个病程的记录数量完全与他90年代初去非洲的行程时间成正比。

  那时国内疫苗水平低质量差,去非洲前最多打上一针黄热病疫苗就要上路。刚到非洲前两年,他就像是光着膀子站在微生物的暴风雪里,毫无防备。

  十三年的非洲工作让他染上了不少国内恐怕一辈子都碰不上一次的病。

  除开一些常见的细菌病毒感染外,病历上有记载的就有疟疾、蝇蛆病、阿米巴原虫病三种。现在恐怕还得加上猪囊尾蚴囊虫病和裂体吸虫病,因为就在一个月前做的测试里就找到了它们的抗体。

  实在当地医疗水平太差,派去的医生对国外寄生虫的认知水平也不高。对这两种病的治疗并不成系统,也没有详细记录,现在到底治疗得怎么样了谁都不清楚。

  “说说想法。”黄兴桦坐在沙发上说道。

  “这没头没尾的,让我怎么说啊?”蔡萍翻看着厚厚的病历,许久过后才在最新的一页上找到了最新的主诉,“左手腕内侧皮肤肿胀,伴颜色加深......就这一句话?”

  “对。”黄兴桦谢过祁森递过来的茶水,喝了两口后又马上改了口,“不过今早最新的消息,肿胀位置往上移动了两公分。”

  “啊?”蔡萍满脑子问号,“这......这算什么?”

  黄兴桦看着她那模样,知道自己又扑了空:“算了,先找人吧,把丹阳医院里能找到的副高级的感染科医生全叫来。”

  蔡萍听着直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