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两条忠告和一个建议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志行身上的病并不简单,这次的上京之行,祁镜也不知道接下去等待他的是什么。

  最好的情况就是虚惊一场,林副主任只是小问题,还能继续在非洲工作,皆大欢喜。稍差些的话,那就是明确了林志行的病情,把他召回国做进一步治疗。

  除这两种可能性外,肯定也有无法明确诊断的可能性,几率还不低。

  这时候就要考虑到底是直接把人接回来,继续做鉴别诊断,还是迫于当地医疗工作的压力,把人留在那儿,国内再派一队医疗小组,带齐必要的设备赶去非洲。当然,也可以联系更近的其他发达国家,让他们协助诊治。

  后两种的可能性很小,但并不是不会发生。

  一队医生带足各类医疗设备所需要花费的人力财力,远比林志行一个人回国要麻烦的多。表面看来更是劳民伤财,没什么意义。但国家考虑的问题很多,深层次的因果联系普通人根本不理解,所以祁镜必须考虑到这种情况。

  如果真到了这个时候,祁镜这位黄兴桦和蔡萍联合钦定的“非洲传染病学家”,不论是为人还是为己都必须走这一趟。

  真要去的话,时间就长了。

  林志行所在的国家南临撒哈拉沙漠,当地又没有机场,需要先飞去邻国再转车开上三天才行。这一个来回起码半个月,所以祁镜得做一点善后工作。

  工作上对他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广浩基金的邮件,其次便是郭炎。

  邮箱几乎每星期都要做一次筛选,从上百封邮件里挑出两三封来,作为候选病例。邮件质量一直是纪清在把关,但其中出力最大的却是郭炎。几乎每一封信他都会去仔细看一遍,筛掉不少不符合“疑难杂症”规定的病例,为纪清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脑力劳动。

  这也不是祁镜逼他的,郭炎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

  那么多病例邮件能让他多接触到更多的病人。每天几十封阅览量的量变,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肯定会引发质变。而这一切的动力,都源自对祁镜团队和祁镜个人风格的一种向往。

  这就像皮筋,自身实力和目标的差距越大,回弹的动力就越大。

  当然,如果差距大到一定程度,皮筋还是会断的。从祁镜那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来看,回弹成功的人凤毛麟角,而断掉的情况却比比皆是。追梦的路上绝不是什么美景,有些人甚至连从医的初心都守不住,垮掉了。

  在祁镜的记忆里,并没有郭炎这个名字,可见毕业后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也是日后大量医学研究生的真实写照。

  05年本科毕业,两年连读的硕士研究生结束后就是07年。而07年,丹阳医院已经几乎不收应届硕士毕业生了。大量毕业的学生想留在丹阳工作,就只能去弱一些的三甲碰运气,或者到三乙综合或者三甲专科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