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9.坚持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足患者康复期的各种生理、心理及营养指导需求。“过去一个人闷闷不乐,对疾病忐忑不安、整夜整夜失眠,经过心理医学科冯医生的‘话聊’和科学用药”,周阿姨坦言,自己睡眠好了、心中的包袱也放下了,免疫力也提高了,抗击肿瘤的信心也更足了。

  医院党高官李端树教授介绍,医院2013年建立社工部,致力于通过社工联动志愿者的方式,关注肿瘤患者可能碰到的心理、护理、营养以及法律等心理社会问题,对接外部资源,并开设全国首个面向肿瘤患者及家属服务的“帮帮我”肿瘤患者心理热线,累计服务1500余人次。

  2018年12月,医院又建立了全国首个集成性、一站式医务社工引领的患者资源小站,用“点单式”的免费主题咨询,服务1000余人次,并设立“青丝行动”,向贫困、因肿瘤化疗脱发的患者赠送假发。

  科技赋能患者服务升级

  智慧医疗场景缩短就医流程

  11月13日上午9:00,周阿姨按预约时间进入门诊诊区签到,没过几分钟,叫号大屏便提示周阿姨进入诊室。看完门诊,周阿姨在手机上完成付费,并直接前往取药窗口取药……以往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就诊时间,现在缩短至不到半小时。

  “以前来院挂号、等候门诊、打印病史、付费都要排队,几次队排下来就过了一个多小时了,”周阿姨说,“现在只要网上预约好号头,按时间来看病,病史也不用打印,手机上直接能看到,绑定的医保卡付完钱就可以取药,省时间、少跑路!”

  据吴炅副院长介绍,肿瘤医院通过多个智慧医疗场景建设,聚焦既往患者就医痛点,让数据“多跑路”,缩短患者就医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在精准预约挂号系统上传检验检查报告,经过智能分析比对,符合指证、亟需手术的患者将获得“绿色通道”;门诊病史电子化、诊间支付等系统应用升级,患者“动动手指”即可完成付费“零排队”,提升诊疗效率;互联网医院让肿瘤患者足不出户完成专业咨询……

  “数字化转型明显改变了既往患者的就医模式,患者就医更便利,医生也从中获益”,郭小毛院长表示,“智慧系统的辅助,让医生能够获得更及时和精准的诊断信息,进而能够给出更规范的治疗方案。医院还将在更多场景中拓展数字化应用,提供更多让广大市民可感、可知、可及的智慧医疗服务。”郭小毛院长说。

  科学研究“反哺”临床

  科研成果让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肿瘤医院是全国肿瘤诊治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同样肿瘤医院的科研产出近些年也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教授介绍,医院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