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六百一十九、铁骑绕龙城(中)+弩_世子风流李星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器.......

  弩,是中国古代军事科技的重要杰作,但是,中国是一个重人文的国家,潜意识里,认为人定胜天,所以认为人的谋略,比科技更加重要。而有些精神里则是反过来的,他们认为科技可以解决一切,所以不注重长远谋略。

  这种潜意识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即便现代人,说起古代什么弩厉害,很多人都说什么连弩,诸葛连弩之类的,因为什么“黑科技连弩”承载的文化自信,文化意义,重于科技意义。

  但有趣的是有m国学者因为感兴趣,专门致力于复原世界上各种弩,还做成纪录片,靠的是严格的历史考证和科学分析。

  结果他惊讶的发现,所谓连弩,确实可以实现半自动发射,射速快于很多古代弩,但威力只是玩具级别的,根本无法射穿任何甲胄,也无法达成实战意义,更不可能装备军队,除非领导是傻子。

  同时他认为,从物理学考虑,连弩想要实现大威力也是不可能的,还认真进行一系列计算和推理来证明自己观点。

  反倒是中国的其它正常弩,比如军事典籍中记载的军中制式弩图纸,还有出土的军队装备弩,那些没被吹上天的,比如汉军弩,宋神臂弩等。

  威力、射程远远大于同时期欧洲弩,而且在体积和重量上又远远小于欧洲弩。

  因为弩在上膛之后,弦会紧紧扣住固定凸起,这时候因为拉力太大,人力是扳动不的,欧洲弩利用简单杠杆原理,在弩身后方加一个长长的铁质杠杆来实现击发。

  这也导致弩弦无法拉太开,因为弩臂弩弦积蓄的力越大,后方的杠杆扳机就要越长才能获得同样巨大的力来让弩发射。

  简单的说,欧洲弩如果全长1米,那它的弦只能往后拉米左右,不然就扣不动扳机了,而一米的弩,已经是重弩级别了。

  但中国的工匠早在汉弩上就找到解决之道,设计了类似后世枪械扳机的结构,也就是说中国弩如果全长1米,那它的弦可以往后拉米,因为工匠的巧妙设计,扣动扳机不在话下。

  足以想象,这其中的差距会导致弩积蓄的动能有多大差别,米的拉距和米的拉距,威力差距不言而喻。

  也不难想象如果同等威力,汉弩,神臂弩会比同时期的欧洲弩要轻便多少倍。但可惜的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连弩,被吹上天的也是连弩,诸葛连弩之类缺乏实践论证的东西。

  所以当时m国学者就称连弩为“精巧玩具”,而规规矩矩的军用中国弩为领先世界的设计。

  这句话是非常中肯的,汉军打败匈奴时,史书里就记载仗弩器之利。

  但是慢慢的,在士农工商的熏陶之下,中原之国更加相信人了,更加相信人的谋略,而不信外物之力,不信技术,也就慢慢没了秦汉领先的弩器,宋朝无与争锋的海船这样全球独步的技术。

  到明朝,因为这种深远的影响,已经表现得非常“别扭”,或者说扭曲,一方面重视火器发展,工匠们有各种奇思妙想,比如最早的遂发枪设计,后装炮设计等等。

  但另一方面,加工技术和材料技术远远跟不上,铁的质量不行,造不出好炮管,漏气严重,经常炸膛,威力精度不足等等。

  朝廷大方面也表现出不重视的态度,说白了,直到此时他们还盼着靠“人谋”能补这些外物的不足,以人之长处补外物短缺,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是天命所归”的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必然弊端。

  可惜人的谋略,没能补上技术的短板,反而越来越严重,就像一个很深的木桶,偏偏有一块.木板非常短,是根本装不了水的.....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