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九五章 向大海进军_蜀汉的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啊。由于季汉的外贸始终处于入超状态,而且云南铜矿的产量越来越高。现在季汉上下头疼的不是去哪里找到足够的铜来改善本国货币质量低劣的问题。而是如何把这些多出来的钱给花出去:再这么发展下去,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这种入超金额会更大。为了币值稳定,再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关大司马就只有准备向西周学习,大量铸造铜质礼器了。

  所以,现在的季汉上下,不唯交州,便是涪陵、南中、雍凉等地,都开始了大规模的各种公共工程建设。而对工人薪水的发放,也一改以前一半粮食一半铜钱的规矩,直接全额发放铜钱。

  这么一来的后果,便是季汉境内的粮价开始上升。从以前的每石一百二十钱左右上升到了一百五十钱,而且按照这个趋势,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

  粮价上涨,本国农民当然受益。农民有钱后,复兴社的各种商品当然就会卖得更好。与此同时,由于粮价的上升,导致普通粮食和肉食的差价缩小。兜里有钱的普通官员和工人们也琢磨着在自己的饭桌上添上几道肉食。而政府的钱多了以后,常备军的餐桌上肉类供应只会更多。由此,和汉民比邻而居的游牧部落也得以受益。汉家儿郎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和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所以,适当的货币贬值,对促进经济整体发展是有利的。

  而且中国的老百姓多聪明啊:国内粮价上涨这么多,那我们干嘛还要在国内买粮?于是,大粮商、小商贩以及居住在汉晋、汉吴边境的普通百姓们,纷纷以各种手段进入晋、吴两国内买粮。

  这其实就是在吸两国的血。两国的有识之士并不是看不到这一点。可是看到了又有什么办法呢?晋国的情况还稍微好一点,只是北方的幽州存在较大的漏洞。而东吴嘛,那简直就是个筛子啊。

  总之,由于王颀在南交州大兴建设,本地土著有钱后纷纷向北交州购买粮食。由此在让北交州病态的繁荣以外,东吴内部的大量粮食乃至人口都源源不绝的朝着南交州开始流失。

  除开清除世家方便政令畅通,大兴土木以利土著之外。王颀在交州最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开海路。

  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就是现代越南的北部地区。这块地方,确实自古以来都是华夏的领土。但这块地方,距离中原实在是太远了。而且在农耕时代,这里的产出也极少。所以,历代中原王朝在这里维持统治,其实多少有些得不偿失。

  以历史本位面的明代为例。朱棣平定安南并在这里驻军。每年能够从这里获取的赋税是多少呢?最多的一年不足七万两。而这里的驻军每年花费的军费是多少呢?每年三百万两。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明政府的统治策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