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四章:一惊一乍(上)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已经名存实亡,属于周室制定下的规矩诸侯根本不当回事,原本只有天子才能享受的礼乐、旌夏、大纛等东西诸侯竟然也能用了”。

  礼崩乐坏只针对于周室,孔丘所建立的儒家基础就是尊重周礼,所以说“礼崩乐坏”其实就是在责备诸侯。其中也不乏酸溜溜的态度。既然儒家的基础是在责备诸侯,那么儒家除了喜欢空谈不被天下诸侯待见之外,谁会重视一个天生就敌视自己的学派呢?

  现在可还没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周室的礼节还不是儒家“家产”的。说得再明白一些。关乎礼节的一切东西还没有被儒家据为己有,那么百家各自的礼节还是属于自己的。

  出征归来的军队需要用什么礼节,那需要看那个国家采取的是什么样的礼节制度,例如秦国就是一个法治社会下的军国主义国家。对待出征归来的得胜之师所采取的是命令全全城的黎民百姓出城迎接,所有的官员也必需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迎接表示对出征归来将士的尊重,奏乐等等也充满了金戈铁马的味道。

  列国又有各自不同的礼节。不过在奏乐上则是全然不同的,礼仪上倒也尊重出征归来的将士。

  吕哲率领大军抵达雄伟的南陵南城墙段时,耳朵里飘来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吟唱,他听着有点傻眼了。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的这首诗是求偶的对不对?可是用在迎接出征归来的将士上一点错都没有,只是吕哲这个土包子根本就不懂礼仪,不然就会明白迎接的官员命人吟唱这首诗就是在表达:啊,出征的将士们,我们盼你们归来已经盼了很久了,美丽的姑娘们盼自己的配偶,早已经望眼欲穿了。

  懂的人听着露出如痴如醉的表情,没有成家的士卒则会左顾右盼想要找找有没有对自己心仪的女子,也就不懂的吕哲会露出怪异的神情。

  就在吕哲要问这是什么情况时,吟唱的诗歌变了,他们在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次他听懂了里面的意思也知道是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无非就是在表达“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可是……南陵没下雪,不过表达的意思到了就行。

  接下来又吟唱了多首。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首《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表达在领地的人对出征将士的感谢和深爱之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的同生共死愿望。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的虽然得胜了但是请不要忘记警惕之心。

  等等很多的诗经,唯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