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九章:国祚(七)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不是省油的灯,拿投效汉国的陈平来说,他在项梁麾下并没有太多出彩的成绩,可是一到效力于汉国。他自动请命前去战区作为说客,仅是半年不到的时间就成功依靠一张嘴“攻”下了六座城池。

  吕哲没有记错的话,张良是一直致力于发展韩国和壮大韩国的人之一,还是到了一再被韩王成转来送去。最后也认清韩国不再可能复立才算是真正是死了心。

  在有吕哲的这个历史版本,韩国虽然是弱小无比可是早早复立,吕哲对于张良的拉拢连续做了三四年,也操作过一些让韩王成不断打击张良“爱国热情”的事情。可要说这样就能让张良对韩国失望,吕哲是第一个就不信的。

  这个历史版本的发展上,韩国的遭遇要好上许多。至少是有了吕哲的保护,韩王成不需要一个窝待不了几天就被撵着走人,在完成藩属国对宗主国的义务与责任之后,韩王成还能建造起一座宫城享乐。

  韩王成不是什么雄主,不管是有吕哲还是没吕哲的版本上,韩王成都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物,张良是在汉国建立之前就被吕哲从韩王成手里“租”来的文士,不过因为秦与齐、燕、赵一开始就是死磕的状态,也因为汉国一直安分地待在南方发展内政,张良能够发挥的地方着实是不多。

  另外呢,谋臣的重要性在汉**力鼎盛的前提下,需要用到谋略的地方也实在是太少了。毕竟吧,能够用真实实力碾压过去的情况下,谋臣也就是个拾遗补漏的存在,想要有什么太过轰动的展现能力是不可能的。那么尴尬的事情也就发生了,在汉国谋臣想要展现自己的价值真的不太容易,特别是那种大战略被吕哲早就定下的时候,谋臣更多是作为辅助智囊的角色。

  事实情况也差不多是那样,只有在实力不如人的时候才需要用到谋臣,用他们的智慧来进行某一些扭转。这样一来,在汉国硬实力上不缺的前提下,怎么看都是秦、齐、燕、赵那些国家比较急缺优秀的谋士。

  老天可以作证,吕哲真心没有去操作魏韩两国的舆论,也没有收买谁谁谁议论和平并入汉国的事情,那不过是一帮亲汉派见到汉国北上势如破竹,认为天下归汉的情势无比明朗,因此才整出来的一件事情。

  最为怪异的是这样的舆论出现后不但是魏韩两国的君王不做任何打压,两国朝堂上也没有谁站出来进行反驳,最多也就是一个缄默的姿态。

  是在魏韩两**队北上助战之后才出现的和平兼国论调,两国君王不做任何打压跟定以为是出自吕哲的授意,他们哪敢表示点什么,只能是沉默以对。

  吕哲现在是一裤裆的黄泥巴不是屎也是屎。作为一名有担当的君王,虽然事情并不是由他来进行操作和主导,但是事到临头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