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五十八章:理智与犯浑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推演,无数次的推演结果都表明哪怕没有吕哲的崛起也必然有其它事情的发生,一旦发生了一点什么,大秦除开本土能够保证安定之外,从六国那里侵占的土地必然是会失去控制权。

  六国虽然亡了,但是对大秦有仇恨心态的人并没有死绝。在这么一种现状下大秦其实是该进行国策的调整,用至少三十年的事情来保证“天下无事”,偏偏那是大秦无法办到的事情。

  以现实情况而言,无论是南征还是北征都是出于实际需要,毕竟南方的百越一直在向北蚕食和袭扰,北方的河曲干脆则是被匈奴纠结一些草原部落实施占领,是现状迫使大秦必须出兵征讨。

  针对国策的改变很困难,依法治国从秦孝公时代变革开始,经历了几代君王的坚持,法制已经深入到秦国的方方面面。因此秦国可以说是“法家天下”,依法治国是秦国的根基,不容轻易改动。

  国策的改变难以进行,那么在统治六国旧地上必然是存在矛盾。六国与秦国的社会环境、思想、理念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严酷的法制之下六国人短期内不适应是很正常的。

  扶苏曾经劝过始皇帝,对于亡了国家的六国黔首应该给予一段缓冲器,可以讲秦地与六国旧地的治理方式暂时分割开来。

  要是按照天朝的理解方式,扶苏是在劝导始皇帝执行类似于“一国两制”的国策,可是依照始皇帝的个性怎么可能去执行那样的方案。因为这么一件事情始皇帝甚至认为扶苏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没有在国策上进行灵活性的改变,甚至是因为一些原因大秦一直苛刻地对待六国黔首,这样一来大秦对占领区的统治其实是建立在强悍武力的压制上面。

  大秦的基本国策,也就是法制制度再加上耕战制度,注定了秦国的强盛,可是事情在一统天下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历史事件,正是那件事情让秦国最强悍的一面有了裂痕,而那件事情就是中央绝对集权。

  分封制度已经在华夏大地进行了接近二千年,是从夏的建立就存在的事情,君王与领主们共同来治理国家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一时间要废除领主制,那么要让多少人的利益遭受到损害?最为夸张的就是一旦中央绝对集权成为事实,那么天下的生杀予夺就完全是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除了皇帝之外天下人皆为奴隶。

  始皇帝的威望无人能比,他的权威也注定了反对中央绝对的集团成为风险极大的事情。其争论中央是不是绝对集权的过程中,始皇帝罢免的朝臣和杀掉的臣子并不少见,因此也就出现了大批量原本在统一之战立功的功臣急流勇退的现象。

  功盖三皇五帝,谓之皇帝,始皇帝要的是绝对的集权,是那种扣除天宪的绝对权威,一人可手掌天下,一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