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五十章:烦恼与迁都议论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近三个月以来的事情,对于刚刚纳入统治的秦地,仅是各郡的郡守人选出现变动,各县、乡之类的行政体系倒是保持不变。

  实际上吕哲虽然开办了各类的院校,可是在后备官员上并不充足,造成后备官员不充足有培养跟不上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军队扩张的速度太快,另一个原因是吕哲不想过于急切的大规模官员调动导致出现混乱。

  到目前为止。南陵院校那边为国家提供了至少二百名的县令、县长,但是对于整个帝国起码一千六百个县来说,二百个县令、县长实在是太少太少了。院校培养出来的也不全是县令、县长,更多的是类似于吏那种基层的人员,别谈吕哲设立院校并不全然是为了培养“公务员”,更多的院校其实就是培养科技和工业、技术上的人才。

  张鸣原本是吃秦国赵氏赢姓的俸禄,秦国被吕哲所合并,他也就顺理成章捧上了吕哲提供的饭碗。不但是他,秦地成为帝国的疆土后,除开极少数的一些人辞官之外。九成以上的官员都选择留在岗位,他们也成了吕哲维持地方稳定的重要力量之一。

  朝那县在内史郡并不是一个大县,人口没有超过万人因此张鸣也就是一个县长而不是县令。人口不足万人的朝那分为七个乡,统一之战的时候壮丁大量被抽调。实际上还生活在朝那这边土地上的可能还没有四千人。这四千人曾经因为青壮被大量抽调和国家赋税过重变得十分困顿,生活开始变好是扶苏同意汉军在秦地雇佣劳力和购买物资之后。

  不止是朝那,只要是在汉军后勤补给线上或者周边的县,汉军都会从该一些地区雇佣人手和购买物资,导致的现象是一些区域的人群直接受益,困顿的生活也因为有了工作或是出售物资得到改善。从某一方面来讲。正是汉军大量从秦地雇佣人手和购买物资,受益的秦人数量实在庞大,让原本受赵氏赢姓统治的人们更加快速地接受秦地被吕哲纳入统治。

  “黔首担忧生活改变,这件事情应该立即向新任的郡守禀告。”

  因为秦国长久的务实国策,官员中那些酒囊饭袋实际上根本混不下去,想要尸位素餐更是没有可能。张鸣像是很多克忠职守的父母官那般,一直都重视治下黔首的生活环境,也关心治下黔首的想法。像他这样的官员在秦国并不少,务实一直都是秦国的长久国策,能人善用更是秦国崛起的关键。

  内史郡新一任的郡守叫番贤,他是南郡三大氏族的族长之一。番氏家族在吕哲刚刚崛起的时候出了不少力气,曾经更是在项氏进攻庐江郡吕哲缺乏粮秣的时候倾家荡产给予帮助,吕哲给的回报是让番氏进入官场,番贤先是被任命为长沙郡罗县的县长,治理地方优异又被先后调往庐江郡的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